金繡霞
摘 要:基本活動經驗目標的提出,使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畫角”的教學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起點,教師通過直觀演示和分類指導,讓學生將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相結合,促進學生作圖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關鍵詞:基本活動經驗;作圖;角的初步認識;畫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的學習目標,把基本活動經驗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作圖作為一項重要數學技能,它是如何促進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形成和發展的,這是學生在學習圖形與幾何部分內容時應重點關注的。下面以《角的初步認識》單元中“畫角”的有關內容為例,談談學生作圖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一、從生活經驗中找準促進基本活動經驗形成的切入點
角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原型,教材在編排上也突出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雖然沒有正式地畫過角,但并不是對畫角一無所知,其可能見過別人畫角,也可能在美術課中畫過各種角的圖案,在平時的涂鴉中形成了一些畫角的經驗。這些都是學生作圖基本活動經驗生長的有效著力點。因此,在畫角教學中,我進行了教學設計。
在學生認識了角之后,我問:“同學們,你會畫角嗎?”學生答:“會。”我說:“那么,大家就在紙上畫一畫吧。”
學生開始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畫角的嘗試,但存在如下一些問題:①不用尺,隨手畫;②雖用尺,但畫的線不夠直,操作上不熟練;③畫的角形狀單一,大都是右邊開口的銳角,可能是模仿書上的例題。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以生活經驗為起點,但不止于生活經驗。數學學習應該對生活經驗進行判斷、篩選,對學習有促進作用的要吸收,對一些錯誤的經驗要糾正,對一些干擾的經驗要剔除。因此,在這里我們要使學生積累使用工具(尺子)進行作圖的經驗,并通過一定量的練習達到熟練。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畫角的基本步驟,并嘗試畫各種不同形狀的角,再進行交流、展示。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學生畫角就會從單一趨向多樣,對角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就會更加豐富畫角的經驗。
二、演示與指導并行,促進基本活動經驗形成的多元化
學生作圖基本經驗的獲得離不開模仿,作圖方法的習得離不開教師的演示,集中演示是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最有效的方法。但學生的理解水平、操作能力不同,對演示的內容理解上存在差異,因此,還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以完善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形成完整正確的作圖活動經驗。比如,畫直角一般分這樣的三步:
但靜態的圖形沒有動態的直觀。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觀看演示動畫,初步感知方法,再通過我的演示講解進行模仿,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但學生因個體差異,空間觀念發展不夠成熟,我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不能很快地找到三角尺中的直角,不能正確地對齊頂點和邊,對第二步操作存在很大困難。這些困難需要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逐步積累活動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直角的各種變式讓學生辨認,拿出各種三角尺讓學生找直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直角非常熟悉了,再畫直角自然就得心應手。
三、手腦并用,完美促進基本活動經驗的形成
作圖離不開操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操作關注得多,注重方法和步驟,對為什么這樣做容易忽視,學生也只停留在簡單模仿層面,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把操作與思考相結合,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畫直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幾種錯誤:①描角。就是沿著三角尺上的直角在紙上描出來,這樣的角頂點處是圓的,兩條邊也不容易畫直。②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憑感覺畫。這類學生對直角能夠辨認,畫的時候用三角尺的任意一條邊一橫一豎就畫出了一個直角。這種情況畫出的角不規范,失去了用三角尺畫直角應有的數學嚴謹性。③學生知道方法,也是按照方法畫的,但是角的頂點總是畫不尖,這類學生操作經驗不足。
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很多,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強調方法,學生很難改正。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思考,在學生思考過程中進行適當指導,逐步積累正確的作圖經驗。
比如,針對第一種情況,教師讓學生說說這樣畫有什么缺點,讓學生認識不足,思考調整方法,逐步學會正確的畫法。針對第二種情況,教師讓學生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方法不能保證是直角。那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畫的是直角呢?思考使他們認識到用工具輔助作圖能減少誤差,從而接受正確的方法。第三種學生雖然掌握了方法,但操作上總是存在不足,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頂點總畫不尖呢?讓學生相互交流,找到原因,再思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方法。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在操作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通過主動思考,主動獲得作圖的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雙語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