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要:數學是研究空間觀念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研究數學,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促進作用的獨特和不可替代也是人們有目共睹的.
關鍵詞:數學教學 理性思維
數學教學不僅僅就是讓學生去聽聽、練練,學生學習數學的作用也不是體現在學生能完成作業的簡單層面,它含有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教師就要周密思考和科學實踐.
一、理性思維發展,學生需是主動型的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否具有一定的理性,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程度有關.學生學習數學越趨向主動,學生的思維則更趨理性.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理性,課堂將會充滿無限活力.由此,人們得出的結論是: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首先需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需要讓學生領會到數學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并逐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當學生感受到一定的價值后,學生的數學學習將會趨向主動.數學是極具科學文化價值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數學的科學價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發現數學的無限魅力.
例如,在講“線性規劃”時,教師可以介紹線性規劃之父丹奇克,褒揚丹奇克的神奇,還要特別提出丹奇克和許多人相同的一面,求學之路的曲折.“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丹奇克出生在一個家境貧寒的數學家家庭,初中時數學成績也比較糟糕,進入高中由于受到一位幾何老師的啟發,對幾何著了迷.后來在父親的引導下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在這期間,他先后做了上萬道幾何題目,從而成就了丹奇克非凡的數學才華.學生聽了這樣的故事,深受啟發,明白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天才應當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智慧”.
二、理性思維發展,學生需是研究型的
理想的教育,是引導學生去嘗試、體驗和思考,包括質疑老師.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意向.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需要學生是研究型的,甚至需要全體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初始性研究“專家”.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崇尚理想教育的理念,過多制約著學生的研究,致使學生不能研究,不去研究,當然也就不會研究.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當多思考學生學習數學的理性思維發展,多實踐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研究的機會,是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的首選策略.空間觀念的建立,讓學生以自己的研究為主;數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去研究.一切以學生的研究為本.研究性課題與實習性的作業在高中數學教材中多有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進行研究性課題和實習性作業的訓練,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比如,讓學生去做線性規劃實際應用的研究性課題,使學生通過研究理解線性規劃的意義以及線性的約束條件,理解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劃問題.
三、理性思維發展,學生需是成功型的
學生是渴望成功的群體,高中學生尤其渴望學習的成功.由于學習者之間存有差異,學生獲取的成功是不等的,學生獲取成功的速度也是不一致的.作為教師,必須力圖每個學生都獲取學習的成功,促進學生獲取成功的平衡.讓學生獲取成功,促使學生獲取成功的平衡,可能是某些程度上的天方夜譚,但是學生成功的幾率越來越高是肯定的,學生獲取成功的距離越來越小也是肯定的.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教師需要思考具體的策略,需要進行科學的實踐.
例如,在講“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物理背景及其含義”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引導小組學生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是一個數量,何時值為正,何時值為負呢?學生憑著個人智慧和力量是難以確定的.讓學生之間展開激烈的討論和辨析,使學生在分析功的物理本質后,在模仿功的公式定義向量的數量積的基礎上,再共同思考運用定義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相互之間提出一定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培養了知識遷移的能力,引出了數量積的性質.整個一堂課,學習氣氛活躍,提高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學生所獲取的成功,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之間的高度合作,使學生的思維充滿理性.
參考文獻
戴曉萍.高中數學合作學習實施方法簡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1,02.
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J].岳麓書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