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芬
【關鍵詞】 童聲;合唱教學;音準;節奏;音色;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074—01
童聲合唱是由尚未變聲的少年兒童組織的合唱。包括小學男女學生組織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級尚未變聲或變聲初期的男女學生組織的合唱。在童聲合唱訓練中,我有一點粗淺的感受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一、音準概述及改正方法
音準是對聲音的高低在人大腦中的強制記憶,是音樂表現的基礎,與速度、力度、節奏、呼吸、調性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合唱的音準訓練相對比較復雜,分為旋律音準和和聲音準兩種。旋律、和聲音準的訓練,在專業院校常用的辦法就是用視唱練耳來解決,在小學的教學中是用唱歌曲譜子來解決的。如果學生音準唱不準,沒形成音準概念,說白了,就是訓練力度還不夠,譜子不過關,究其原因就是在練唱的過程中只唱了音名的練習,對音準的高低沒有仔細唱到位。
糾正方法:注重音準和咬、吐字訓練,克服“濫音” 。“濫音”指與音準不一致的發音。音準訓練時,一般先從自然音階的訓練開始,再逐步過渡到半音階、二部、三部、四部的音程和和弦訓練。同時必須重視練耳的訓練,耳朵聽不準音,就談不上唱準音;還可以通過教師彈奏標準音,兒童靠內心聽覺找音模唱音程的方法進行練習。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過示范唱奏,讓學生對音準有了認識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來培養學生的音準概念。 音準就是歌曲的血肉,音準唱準確了整首歌曲就活了。
二、節奏概述及改正方法
節奏就是歌曲的骨架,骨架支撐著整首歌曲的血肉,然后任旋律在骨架上任意飛揚,但是,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存在節奏唱不準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音符的時值概念模糊,對切分音節奏不會唱造成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速度快慢的原因造成兩個聲部節奏不夠準確。
糾正方法:熟練掌握各個音符節奏的時值,加大節奏訓練的力度,加大相同速度下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節奏的訓練力度。這樣,骨架支撐著整首歌曲的結構才能形成。
三、音色概述及改正方法
音色是聲音的色彩,最初步我們可以輕松分辨出男聲、女聲、童聲這三種音色。童聲合唱有獨特的魅力,它與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特點,好的童聲合唱可以比作是“天籟之聲”,它純潔、明澈、美妙,令人心曠神怡,這些特點都是由兒童獨特的音色決定的,并且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童聲合唱除了具備與其他合唱一樣的訓練方法外,更要樹立正確的發聲概念。在合唱的發聲訓練中:一要克服“白聲”,二要克服“虛聲”。“白聲”就是人們通常認為唱歌要唱得響亮,誰唱得音量大,誰就唱得好,因此就出現了“喊唱”現象,這種沒有氣息支持,沒有位置,直著喉嚨發出的聲音,在聲樂上界定這種歌唱方法是錯誤的;“虛聲”現象 ,就是有這么一種聲音聽起來很統一、柔和且有一定的位置,但音色偏暗,聲音沒有張力,我們往往會把這種聲音當作是好的聲音,其實不然,這種聲音在聲樂上被稱為“虛聲”。
糾正方法:我們可以用“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啟發學生獲得有氣息的“輕聲”,并將“白聲”和“輕聲”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感受兩種音色的不同,而后得出結論:“輕聲”要比“白聲”更動聽,用“白聲”唱歌比用“輕聲”唱歌要累得多。特別是唱高音時,“輕聲”可以不費力氣地唱得很高,“白聲”則會聲嘶力竭而不堪入耳。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徹底地拋棄“白聲”。中小學音樂課堂都提倡“輕聲”唱法,其實只要在課堂上落實好“輕聲”唱法,就已經為合唱隊訓練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克服“虛聲”是合唱訓練過程中把“輕聲”了的聲音唱出明亮的音色來,要想達到把合唱唱出明亮的音色來,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訓練任務。音色就是歌曲的外衣,歌曲有棱有型了,再穿上音色這一件華麗的外衣,歌曲就完美了。
四、情感概述及改正方法
表達情感的訓練是合唱訓練的最終目標。情感的表達,是老師和學生對作品的深度認識,是對作者寫作意圖的二次創作。富有情感的歌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合唱訓練到最后,情感就是最頂端的“金字塔”。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