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安
摘 要:大家對于警體課程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警體課是中國警察類型的學校設置的對于警校學生的專業警用技能進行專業培訓的一門課程,通俗的講是警校里的體育課,其目的是通過警體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訓練,使學生具備健壯的身體素質,掌握一定的制服罪犯的實用本領,就是使學生更具備專業技能。但是目前警體課程出現課時數偏少、理論偏強的問題,常常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即便能夠完成也往往是“點到為止”,學生缺乏深入體會練習的機會,或者學而無用武練習之地,很多學校的公安類、警察類、學警體類學習警體總課程時出現偏少,不重視的現象,有的一星期甚至兩課時也達不到,相當多的學生畢業后不具備過硬的警察技能,只能考上工作后在崗位鍛練,或者在實戰中總結提高,作為一名警校畢業的學生到走上工作崗位,我深刻體會到在學校學習的警體課程并沒有為我的工作帶來多少益處,反而上崗后的短短一個月系統培訓為我增加了一些工作技巧,如今有機會再讀研深造,想利用這次機會淺談作為一個走上工作崗位的警校學生對于警體課的一些課程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警體;課程;改革
一、 為什么要改革?
很多警校的訓練設施和警用設備不多,警體課沒有固定的上課場所和特有的公安設施,導致警體課遇到特殊天氣例如刮風下雨或者在東北地區氣候比較惡劣,遇到大風暴雪天氣沒有警體場館根本無法實施只能轉為理論課教學,公安院校對警體課不夠重視就必然導致警體課效果不好。中國很多警校射擊課的內容僅局限于認識槍支種類、類型以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戰術,無法深層次學習研究結構和特點。只是單純的教會學生認識各種槍械,而且幾乎所有學校都沒有安排實彈演練。其原因一是怕學生在實彈射擊時出現意外,二是學校子彈配額不足,沒有足夠多的子彈用于學生平時的練習。上課不是為了認識各種槍支的具體樣式。記得在熟練,模型在仿真,也不如真的槍來的具體,在實戰中也不能對著敵人背誦槍支構造,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訓練中要真正講求實戰,而不是紙上談兵!這就要求我們日常訓練中要實戰實戰再實戰,這樣不僅需要過強的心理素質也需要更強的專業技能,紙上談兵,沒有實戰,如何對付窮兇極惡的敵人,如何保衛身邊的百姓,如何完成各種復雜情況下的快速射擊狀況。據我所知大多數的警校都僅僅只有54一種,而且數量極少,不少學生在校期間沒有真正自己射擊過,在畢業上崗后會發現根本不配用54式,這樣學了等于有機會練習白練了,沒機會學習的就更得重頭開始了。
再以教材為例。公安類院校并沒有規定各個學校統一警體專業教材,所以各個院校使用的教材的版本也都不盡相同,于是就呈現出多種教材并存、多種理論于一體的局面,也沒有對各個警種之間進行理論和訓練的區分,以吉林司法警官學校為例,我本人是司法鑒定專業屬于刑事科學鑒定類,應該是公安部門專業設置,但是我從大一到畢業都沒有進行公安類知識的學習;再以監牢系為例,也沒有針對監獄警察的專門課程,這樣一鍋粥式的教學,不僅沒有針對性的結果,也導致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專業一無所知。同時大多數班級幾十人在一節課上課,老師講解戰術動作,班級小,人數多,聲音小,學生們根本不能全部看到,后面學生多數是囫圇吞棗,因此在訓練中出現的不規范的動作無法得到糾正,而且錯誤動作導致受傷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時即便教師發現,一對一指導也需要大把時間,課時時間短礙于教學進度的安排,有時不得不因為時間短和人數多的關系進入下一個場景的練習,這樣就導致在參加工作后在案發現場犯了錯誤,嚴重時可能造成自己和戰友的傷亡。其次以最后的學習總結評價方式為例,目前的評價方法主要是老師在學期最后一節課進行考試,老師的考試方法缺乏創新,自身技能也不是很完善,考試內容老師也會做出具體要求,這樣就導致學生平常不認真對待,只是在最后一節課的技能上進行提高,無法體現自主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展現到實戰時的突擊性應對能力。
二、 怎樣進行改革?
(一) 增強警體課的社會實戰性。
警體課不同于日常文化課,它對動作的快速性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應急反應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實戰部分分為作訓、擒拿、射擊、查緝等部分并且對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犯罪分子的想法活動所改變,這就要求我們警體課程也要與時俱進,時刻緊跟違法犯罪行為,而不是單純的苦練某個技術手法,某個戰術動作,不是為了考試時的某套拳法,而是要隨著違法犯罪行為多變,我們警體課程就要更具創新模擬性,結合社會犯罪案例,有針對性的訓練破解,同時也可以采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例如:根據反偵查的手段進行創新性教學,把犯罪行為提前扼殺在搖籃里。
(二) 增加新生入校時的軍訓時間。
作為一名選擇警校就讀的學生,應該從上大學的那天起就應該明確自己身上的責任、義務和擔當,明白作為一名預備警官應該具備的知識素質、體能素質和專業素質,所以建議增加訓練時間為三個月的訓練期。結合我自身的經驗,我在部隊服役時新兵連就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時間長度是一個周期,相信三個月的時間也可以把一名地方青年培養成為一個具備較強的警事技能素質的預備警官,而現在公安類院校一個月的軍訓時間和普通大學無異,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根本無法拉開過硬素質的差距。
(三) 開設具有警事體能相關聯專業的俱樂部、興趣小組。
以我們吉林司法警官學校為例,我們學校的擒敵大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擒敵大隊每天早上跑早操訓練,每天練習格斗和擒拿技術,他們把具體的動作進行拆分以此來模擬各種突發狀態下對付敵人的方式和手法,最重要的是每個加入擒敵大隊的人都是具有極強的興趣,更不會局限于時間短 課時少的問題,因為志向在此,所以努力起來也很有力量,自主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習能力的增強,所以不間斷的學習讓參加擒敵大隊的學員都具有強健的身體素質和過硬的警事技能,這也成就了擒敵大隊高素質警官的名聲。所以也建議以我們司法鑒定為例可以開展法醫鑒定小組和技術鑒定小組兩種形式,同時書記員專業的可以模擬審判法庭,自設審判身份,這些對以后的工作或者考試都是一種經驗,這樣在學校就為自己培養了職業目標和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更能得心應手的處理突發狀況。endprint
三、 警體課改革將遇到的困難
1. 缺乏專業職業技能教師。如果上述警體課改革的教學內容中由武警警官或解放軍軍官在部隊中完成會比較輕松,但是由體育老師完成就會顯得缺乏實戰經驗,同時缺乏相應的工作經歷,這就展示出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如果有具備專業警用素質又具有教師能力的人來教授警體課就不僅可以以軍事化標準要求學生,同時還可以保證學生對警體課吸收的效果。但是警察處理日常事務并不等同于部隊,警察更具復雜性,所以就更需要職業技能強的老師受教,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軍事素質更應具有較豐富的從警經驗,而不是一味的紙上談兵。具備較強軍事素質和具有經驗豐富的從警經驗的教師才是上上選。
2. 警體課和文化課不協調。如果警體課相應增加了課時就會導致文化課相應減少,而且考慮到大多數的警察類學校都是高職專科類也就是三年制教學,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實際上課(文化課)的時間只有四個學期(因為大多數警察類院校從大三開始都為實習期),具體實戰性警體課過少;格斗理論多,實踐主打少。而具體處理問題往往更要求具備專業警用知識即可,學校無需進行過多不涉及警用類課程,開設過多不重視課程的后果就導致理論課上睡覺,警體課又不過癮。再結合目前警校類學校上課現狀,一些文化課教學也脫離公安工作實際——或是學生們缺少實習、見習機會或是課程本身和目前現狀不符合,學校應該結合各自專業實際設置課程對各個專業切實都需要的課程進行重視教學,縮減用處不大且理論性過強的課程,對于不符合目前警體實戰現狀的專業必須堅決改變教學方式,同時鼓勵教師也應該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使各類專業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想方設法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這種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警體課程改革之路任重道遠,因為中國警校的警體課常年不受重視,因此應該大力加強有效改革方能繼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預備警用人才,為社會所用,為國家所用。
四、 總結與建議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須具備理論思維能力與實戰訓練素質都融為一體的超強能力。因此,強化警體課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強化警體實戰訓練,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術,因此如何上好警體課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刻研究探討的。如今警體教學在公安院校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其重要地位,這是社會治安形勢嚴峻所決定的。近幾年,犯罪分子的犯罪形式日趨暴力化、常見化,數量與年齡成反比,犯罪手段更殘忍更高科技,更膽大妄為,甚至公然對執法的公安民警實施暴力,這些嚴峻的現實無一不拷問著現行的警體課程是否適合當今的培養警官的任務能力,當今的社會局勢,如果不能培養好一個高素質的專業警用人才就意味著更大的犧牲。
以上是我本人對于警體課程改革的看法和建議,本著“輔助理論,注重實戰”的原則,結合當今社會基層民警處理警務的特點,有效創新,注重實效,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警校生的培養模式,讓有夢想有擔當的選擇警察這一職業的大學生們看到希望和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