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適應我校向應用型轉變,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法語人才,我們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活動和考核模式,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對《基礎法語》課程進行改革,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他們運用法語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基礎法語》;課程改革
根據晉教高〔2016〕8號精神,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被確定為山西省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基礎法語》課程是英語專業英法方向學生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在向應用型轉變的背景下,我們以2016級英法方向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從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及考核模式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從而改變《基礎法語》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法語人才。
一、《基礎法語》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師“一言堂”
我校《基礎法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出版的、馬曉宏編寫的《法語》(修訂版),每周八課時。這套教材每課的教學內容可分為:語法、詞匯、課文及習題。課堂上老師講解語法知識、重點詞匯,介紹課文背景文化知識,分析課文句子結構,選擇性地講解課后習題。基本是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講、做筆記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比較少,最多是朗讀課文、遣詞造句,學生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欠佳。
(二)學生學習興趣弱
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掌握枯燥的語法,記憶硬生生的單詞,沒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他們沒有主動地去探索,沒有搜集課文相關的有趣文化知識,沒有學會在探尋規律中記憶單詞……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大一學生剛接觸法語時滿腔的學習熱情,可到了大二甚至大一第二學期,興趣明顯地就減弱了。
(三)考核模式欠合理
目前,《基礎法語》這門課程以期末考核為主,平時考核為輔。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30%,而平時成績主要參考考勤、書面作業等,有很大的隨意性。大部分學生按時上課,及時完成書面作業,因而學生的平時成績都很高,甚至滿分。這對于那些平時認真學習的學生很不公平,而讓少數不好好學習的學生鉆空子,他們只要期末臨時抱佛腳一下,期末成績就可以輕松過關。
二、《基礎法語》課程改革內容
(一)優化課堂教學
1.語音階段
法語的發音是十分有規律可尋的,語音學習結束后除少數單詞外其他單詞均可運用所學規則拼讀,因而法語課本的單詞表一般不會標注音標。北外《法語》這套教材前十課是語音學習,在此階段,教師通過單詞舉例講解發音規則,學生通過單詞的拼讀理解、記憶規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大量地拼讀法語單詞,教師糾錯并講解不容易掌握的規則,學生在讀準單詞的基礎上朗讀法語句子及課文,教師對其語音語調給予指導,抽查課文朗讀、背誦的情況。
2.語法部分
傳統上,我們每課的法語語法講解主要以老師講解語法現象為主,學生聽講、做筆記,并配以課后相關習題練習、鞏固。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覺得有大量的語法規則需要記憶,長期以來會覺得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現在針對比較簡單的語法現象,我們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其充分準備后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這時老師對其講解的內容糾正、補充。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上臺講話的膽量,增強了其自信心。而對于那些比較難理解的語法,老師給出適當的例句,讓學生觀察總結語法規則,老師在此基礎上加以解釋,并結合課后習題大量實踐加以應用。這種方法要比老師直接講解的效果好得多,因為學生對自己經過思考理解了的知識才會記地更牢固。
3.詞匯部分
通常詞匯部分的講解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單詞表中逐一解釋,這會脫離上下文的語用背景,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單詞的用法。二是課文講解的過程中解釋單詞,但要講解的單詞太多,容易造成課文理解的不連貫。現在我們改用第三種辦法,大部分詞義比較簡單的名詞、形容詞以及副詞分配給學生課前準備,然后課堂上舉例講解,教師糾錯、補充。而詞義稍多樣的、重要的動詞及其短語,老師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解釋。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另一方面,有了上下文的語用環境,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詞匯的用法。
4.課文部分
北外《法語》這套教材的每課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以前是老師介紹相關背景、文化知識,而現在我們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輪流介紹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
(二)豐富第二課堂活動
為提高學生法語學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法文書寫大賽,法國文化知識競答,法語話劇大賽,法文電影賞析等。通過這些實踐,學生不僅了解了與法國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加了他們運用法語語言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掌握法語語言,因為語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被掌握。
(三)優化考核模式
首先,我們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將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的比例調整為6:4。結合課堂參與度、課后任務完成情況,平時成績由四部分構成:課前預習完成情況15%+課堂參與度15%+課后書面作業5%+出勤5%。改革后,考核模式會更加合理、公平,而且學生會更好地完成課后相關任務,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的改革,使教師“一言堂”的模式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法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提高了應用法語語言的能力。此外,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蔡璐.法語教學基礎階段口語特點與教學法研究[J].高等教育,2015:4.
[2]宮研.如何處理基礎法語語言課精講與多練的關系[J].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
作者簡介:
席小妮(1982.4—),女,籍貫:陜西咸陽,研究生,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法語講師,研究方向:法國文學及法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