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依晗
摘 要: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同學們從網絡上吸取了多元化的信息,不僅快捷的獲得更多知識,同時也影響著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乃至價值觀、世界觀,對于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工作者們必須適應新形勢,面臨新情況,摸索新方法,利用現代貼近學生的手段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關鍵詞:多元化信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
大學時期,正是青年們步入社會的過渡時期,也是人生價值觀、行為方式接受、養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是我國未來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對人才的培養起著重大思想導向及政治保障作用。當下互聯網信息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最前沿、最豐富、最新鮮的信息,在活躍了他們的思維的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與此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對于初入大學的學生來說,網絡是有著獨特的魅力的,它不盡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辨別能力弱的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其負面效應也逐漸暴露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西方多元化思想的影響與挑戰
現代信息化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系統,多元化的信息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碰撞,學生感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感受到了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激烈沖擊,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更加迷惑和沖突,不利于大學生接受和樹立優秀本土文化觀念、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甚至會動搖他們原有的理想信念,自身成為不良信息的傳播者。因此,我們要幫助大學生在多元化的信息環境中有所選擇和取舍,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2.多元化信息降低學生道德和法律意識
虛擬的信息化世界中,信息、言論、行為的自由尺度非常大,甚至遠遠超越了現實世界中人們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網絡平臺信息的個體性、虛擬性,導致傳統社會中的道德規范喪失,同學們在這種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只能靠著自身的約束力來約束個人行為。有些大學生會錯誤的認為,只有在現實社會中自己才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可以隨便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可以不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約。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和行為方式正一點點蠶食著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弱化著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從而導致我們培養的大學生人才偏離正軌。
3.不良習慣的養成
現在,考上大學的孩子無法適應大學的教學模式,自律性差,沉浸在網絡世界中無法自拔,同時在網絡的多元化信息中不能提取有利自身生活學習的信息,一味的在網絡中尋求快樂,逃避現實,沉迷游戲、網絡聊天等等,這些不良習慣的養成不僅加重的學生的經濟負擔、影響學業,并且對于學生的心理、精神造成嚴重的影響,社會中因為不良的上網行為所發生事故的案例比比皆是。
二、多元化信息環境中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
1.利用網絡優勢,開展貼近大學生想法的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需要潛移默化的、形式新穎的吸引大學生興趣,能夠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這樣才能增強效果。首先,我們的所建立的宣傳網站要具有趣味性,信息量要大,層次感要強,要體現網絡信息的即時性;其次,我們要注意網絡宣傳的互動性,通過建立多重連接、設立搜索引擎、設立互動游戲、組織有獎問答、邀請名人做客等等活動,加大宣傳網站的豐富程度,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最后,要讓網絡虛擬實際和現實社會相聯系,讓學生與網站、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不僅有線上的聯系,更有線下的互動,增加網站實體的感受,從而縮短虛擬和現實的距離,使學生更愿意傾聽現實的聲音。
2.利用網絡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必須與時俱進,貼近學生,利用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得力量,將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的統一起來。我們可以通過高校的網絡貼吧、網絡答題等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情緒變化、思想動向,以便我們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F如今學生的學習和就業的壓力較大,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漸下降,人際關系淡漠、自閉癥等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進而使大學生把網絡當作宣泄的重要渠道,當作調節情緒的重要對象。另一方面,大學生對有著較高的自我期望和社會期望,這與社會現實的低期望是相互矛盾的,生存的壓力以及個人情感問題也使大學生為之困惑,若如不能夠及時正確的處理,會給大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問題。我們可以開展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同時把網絡當成最好的心理觀察室,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好的結合起來。
3.健全信息監管機制,提高不良信息監控的時效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但要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要加強對網絡、手機等信息來源的監控和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國家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要立法執法,不出現法律真空帶,讓虛擬世界同時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同時,信息行業的主要負責部門也要提高不良信息的宣傳,加強對信息的監控和過濾,從源頭上凈化網絡信息,給大學生們提供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當前多元化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形式,對高校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學校政治民主建設將引起巨大的變化和影響。因此,我們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證研究的同時,還要更加關注教育中不斷出現的重點、難點以及熱點問題,要更加深入地探討其中的機遇與挑戰,積累經驗,不斷的摸索規律,豐富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少群.互聯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0.(1)
[3]李光輝.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
[4]沙順利.試論網絡文化對21世紀大學生的影響[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