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張偉
內容提要:拒絕交易行為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表現形式之一。在“互聯網+”語境下,拒絕交易行為呈現出新形態:拒絕使用標準或利用標準導致不兼容、拒絕許可使用知識產權、拒絕使用關鍵設施等。對該行為進行反壟斷法規制應從主體、客體、效果、抗辯理由四個要件出發進行違法性認定,并結合行為的具體表現形態進行正負效果的比較。若負效果大于正效果,則禁止;反之,豁免。
關鍵詞:互聯網+;拒絕交易;違法性
中圖分類號:DF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17)11-0187-06
一、拒絕交易行為概述
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即構成拒絕交易的行為,屬于對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1]。按常理,經營者在從事商業活動的過程中有權依據意思自治選擇自己的交易相對人,對于自己不滿意的交易方,可以拒絕與其進行交易,這種行為符合契約自由的理念,不存在對拒絕交易進行限制的問題。然而,如果是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拒絕交易的行為,通常會產生反競爭效果,排斥相關市場上的競爭者。因為處于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在相關市場上擁有強大的市場力量,擁有控制該市場上產品或服務產出的能力,其競爭者提供的替代性產品或服務能力和數量有限,使得交易相對人如果不與該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則其并沒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此時,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如果拒絕與其交易,則會限制該交易相對人擴大產出的能力,具有反競爭的效果,因此,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拒絕交易行為,應當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
在反壟斷法實踐中,拒絕交易有著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對于無交易往來史的交易相對人,直接拒絕提供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對于有長期交易往來關系交易相對人,削弱現有交易量、拖延或中斷現有交易、拒絕開展新的交易、拒絕提供必要的服務信息、拒絕對必要的知識產權進行許可、拒絕交易相對方使用關鍵設施等。盡管行為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但其共性都在于符合拒絕交易行為的構成要件,可能產生反競爭的效果,因此會引起反壟斷法的重視,如果該拒絕交易行為符合違法性的構成要件,則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可能會被要求與交易相對人進行強制交易,以維持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因此,理順拒絕交易行為的構成要件是反壟斷分析的重點。
二、“互聯網+”語境下拒絕交易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主體要件
若要構成拒絕交易行為,首先要求行為人在相關市場上應具有支配地位,此為“主體要件”的要求[2]。在“互聯網+”語境下,行為人市場支配地位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形成機理(見圖1)。唯有占據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才會擁有排斥其他競爭者的市場力量。相關市場上的大部分產品或服務都來自于支配性經營者,若該經營者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等于限制了后者的選擇權,使其無法得到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所需要的市場條件,從而無法擴大產出,削弱了相關市場的競爭,從事該行為的經營者排斥其競爭者、鞏固其自身支配地位的目的得以實現。如果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普通經營者,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則一般不會產生上述反競爭效果,行為人反而會由于拒絕與相對人進行交易而損失客戶、降低銷售量,被拒絕的交易相對人可以選擇行為人的其他競爭者提供的替代性產品或服務,從而會損害實施拒絕交易行為的經營者的自身利益,產生一種損己利人的效果,此時,行為人的拒絕交易行為不會影響市場產出的擴大,也不會產生阻礙競爭或消除競爭的負面效果。因此,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是經營者從事拒絕交易行為可能違法的前提條件。
(二)客體要件
被拒絕交易的客體對交易相對人而言具有“必不可少性”,此為“客體要件”的要求。此處的客體是指被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拒絕向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的產品或服務。而“必不可少性”則是指該客體對于交易相對人而言,若要正常從事生產經營者活動必需的投入物,如果缺少該投入物,交易相對人則無法進行正常的產品生產,也無法保證其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只有當被拒絕交易物具有“必不可少性”時,交易相對人面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拒絕對該物進行供應或交易的行為,才無法從其他競爭者處找到可替代性的標的物,從而阻礙其從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被拒絕交易的物品具有可替代性,對于交易相對人而言并非“必不可少”,那么面對經營者拒絕交易的行為,被拒絕的交易相對人可以轉向選擇其他替代物,并不會影響其擴大產出,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反競爭效果。在認定標的物具有“必不可少性”時,并不是指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若拒絕交易相對人的交易請求,則交易相對人永遠不可能進行正常生產,參與相關市場的競爭。而是指,由于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實施拒絕交易的行為,使得交易相對人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能找到相應的可替代性客體,從而影響其生產,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通常而言,如果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掌握了生產所需的知識產權、標準或關鍵設施,由于知識產權具有排他性,標準具有強制性,關鍵設施則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些因素通常對于交易相對人的生產活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三)競爭效果要件
拒絕交易行為產生反競爭效果,此為“效果要件”的要求。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拒絕交易行為通常會產生排斥相關市場的有效競爭和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反競爭效果。當被拒絕的客體是交易相對人參與相關市場競爭所必不可少的生產投入時,如果具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拒絕就該客體進行交易,交易相對人無法轉向其競爭者尋找替代物進行生產經營或擴大產出,因此該拒絕交易行為會產生排斥其在相關市場上參與有效競爭的消極效果。交易相對人在相關市場上無法擴大產出,產品或服務的數量減少,價格自然會升高,因此消費者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同時,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通過實施拒絕交易行為排斥了競爭者,損害競爭,從而鞏固了其在相關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和控制產出的市場力量,影響該市場上的產出擴大,同樣,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降低社會福利總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