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英
摘 要: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習“新課改”理論,轉變落后的觀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建設富有活力的口語交際的課堂,通過口語交際課、三分鐘演講、閱讀教學、編演課本劇、作文訓練、生活實踐等途徑,并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敢說、想說、善說、多說,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15-01
“課程總目標”中明確規定“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然而,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和落實,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那么美好。有的教師把它當作教學的附庸、課堂的點綴,成了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的一項內容。綜合性學習中的口語交際,許多教師更是忽略而過,或者只是提一提,說一說,不組織收集資料,開展活動。針對上述情況,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轉變觀念,讓學生想說
在農村,一些語文教師不能尊重學生思維的自由發展。因此,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陳舊的、師生不平等的觀念,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使學生想說、敢說,勇于與人交際,充分展示個性,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樂趣和自信。所以,農村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師生關系不平等的觀念,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課后與學生進行朋友式交流,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提升農村學生的主動進行交際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的自我的需要、真實感受,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聽自己愿意聽的話,使學生想說、敢說,并在交際中獲得樂趣和自信。
2、注重作文課和閱讀課,讓學生有機會說
作文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在作文課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農村很多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中只重視學生的書面表達,忽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在作文課時,先進行口語作文的訓練,即興作文更加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閱讀課也不能忽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文,找準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契機,利用課堂閱讀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閱讀時,給學生提供多種方法,集體讀、個人讀、邊想邊讀、批注閱讀等方法交替使用,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的發展。
3、及時評價和反饋,讓學生善說
學生進行交際之后,教師應該進行評價和反饋,在評價中要側重于鼓勵性的評價,不要求全責備,讓學生得到富有建設性的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改善和提高,增強學生的自信。使他們敢說、愿說;對于膽大、敢于發言的學生,要給學生具體的指導,使他們能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并逐步養成良好交際的習慣。
4、創設情境,讓學生敢說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在口語交際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創設一些情境,提出一個話題,將口語交際環境設置成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可以誘發他們交際的興趣,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然而然地進行口語交流。因此,教師尤其是農村語文教師可依據教學教材設計話題合理拓展,精心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教師要精選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并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愛好,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讓他們在靈活多樣的活動中發揮各自特長,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
5、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或者游戲
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開發多種口語交際資源,使學生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實踐中逐步養成口語交際的良好習慣,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素養。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包括以下幾種:
(1)開展小型的演講賽或者辯論賽。在上語文課之前,教師給學生一個話題,最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一個觀點,給學生一些提示,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在上課時,教師只需要旁觀,由學生進行組織,課堂完全由學生掌握,教師只需要在必要時提出一些要求和組織紀律。雖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種活動有一定難度,但是在演講和辯論賽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提升表達興趣,提高口語生成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年級的不同注意難度的把握。
(2)成語接龍或者故事接龍。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的學生,雖然升入了初中,但是興趣愛好還保留在小學時,對講故事、成語接龍都比較感興趣。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一個故事的開頭,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續寫故事的發展。或者是給學生一個成語,由學生現場進行成語接龍。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將課文內容改編成話劇或者小品,學生進行表演。初中學生的表現欲一般很強,但是由于課業的繁重,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很少甚至沒有。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上語文課之前,語文教師根據教學進程,讓學生將一個故事或者課文改編成話劇或者小品,并且表演出來。在改編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口語生成能力,還能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充分挖掘他們的交際才能。
(4)摘抄搜集比賽。在語文課上課之前,教師讓學生收集名言警句或者優美的句子,在每節開始時,讓學生向同學推薦,并說明推薦理由。每天一個學生,全班學生按組逐個上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兩三次登臺的機會。由于人人都上臺,學生基本沒有心理壓力,不管是內向的還是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都敢登臺,并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方法對那些怯場的學生是一種有力的支持,隨著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學生也敢于在課時上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口語表達環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養成積極的思考方法。
總之,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應當重視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讓口語交際的學習過程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朱曉冰:《農村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方法初探》,《科學教研》,2009年第十六期;
[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02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