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琳
關注個體差異,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
文 朱 琳
蒙臺梭利認為,好的教育就是順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務于兒童,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適宜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要,發揮他們的能量,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查找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區域活動是現在廣泛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組織形式靈活,活動內容豐富,材料多樣化,為幼兒提供了一種開放的游戲環境和個別學習的情景,促使幼兒在認知、情感、身體等方面和諧發展。而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換代,當前的教育倡導挖掘幼兒個體特色,促進幼兒個性成長。關注個體差異,不僅對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意義重大,且對深化學前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本文就關注幼兒個體差異,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提出了幾點建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發展水平。只有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顯著特征,才能有得放失地進行個別教育。區域活動中孩子的差異具體表現在興趣和需求上的差異、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差異、目的性與堅持性上的差異、發展速度上的差異、邏輯發展水平的差異、動手能力上的差異。
觀察是教師指導游戲的前提,是了解幼兒游戲行為的關鍵。細致的觀察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參與情況,發現和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和學習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的技巧。教師需要觀察幼兒的游戲自選情況、材料運用與游戲技能、游戲常規執行水平、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能力、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等。教師根據觀察記錄的結果,分析幼兒的需要、經驗程度及動作、語言、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區域游戲的材料和內容,采用適宜的策略加以干預,這有助于幼兒的區域游戲向更高水平發展。
兒童觀不同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主要關注兒童的地位、權利、特點、個性以及兒童的發展前景、兒童時期開展教育的意義等等,而現代化的兒童觀要求關注幼兒發展中的個性化差異,倡導個性的發揮,將兒童群體當成積極、主動、有能力的權利主體來對待。因此,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傳統的權威者態度,將幼兒放在首位,關注幼兒的個性、變化和喜好,在區域活動教學中樹立起正確的兒童觀。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應該根據幼兒的個性與差異設置多元化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不能使教學目標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目標,而是要有彈性的設置。根據幼兒年齡段和認知水平的不同以及在不同的階段幼兒的發展需求,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幼兒園中班開展以“紙”為中心的活動,幼兒在中班階段已經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生活,認知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開始產生探索和實踐操作的需求。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就可以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在語言活動區,可以向幼兒展示“各種各樣的紙”展示板或展示動畫,使幼兒能夠根據提供的圖片來描述紙的用途與作用;在美工區,可以向幼兒提供不同材質的廢舊紙,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動手制作出工藝品,也可以指導幼兒在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培養兒童的審美觀;在科學區,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具有不同特性的紙與其他實驗的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紙吸水、紙吸油等試驗,讓幼兒能夠通過實際參與操作,了解紙的重要性。幼兒在該主題下開展各類區域活動,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與優勢等進行自主選擇,不僅可以感受到參與游戲活動的樂趣,還能促進其語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教師應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小班“剪吧”的區域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學習用剪刀,我們為幼兒分別提供了畫有直線和曲線等形狀的紙,提供給每個幼兒練習。有的幼兒選擇了直線紙,有的則直接選擇了剪曲線紙,還有的幼兒同時選擇了直線紙和曲線紙。活動中,我們還發現了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連最簡單的直線都剪不好。這時,我們首先鼓勵他們選擇最簡單的直線剪法,通過反復練習后,引導他們再嘗試著選擇操作難度大一些的曲線紙。有一次,一個非常喜歡來“剪吧”的幼兒,突然對旁邊的幼兒說:“我不喜歡玩這些了。”這個幼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原來,“剪吧”里的每項活動這個幼兒都學會了,而且材料對他來說已經不新穎了。于是,我們就在“剪吧”里增加了難度更大的活動材料,收集了一些有小動物圖案的舊書放到了“剪吧”里。第二天,這個幼兒又高興地剪起了各種小動物……根據幼兒不同發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還要求教師及時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情況,并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能力的不斷提高及時調整、補充材料,體現每樣材料的動態性。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是最符合幼兒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優化區域活動的價值,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區域活動;個體差異

在時間上,教師要允許每個幼兒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幼兒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個月才能成功,不論幼兒的發展速度是快還是慢,教師都應該予以認可。首先,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最近發展區”,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速度和認知特點,創設能讓不同發展速度的幼兒都能夠獲得發展的情境。有的幼兒做手工類活動容易,有的幼兒擅長語言表達、情感表現,因此每個幼兒在各個區域活動的時間也會因人而異。如動手能力強的幼兒不斷需要新穎的玩具材料,而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卻對過去提供的一些玩具材料正處在探索階段。所以,我們在提供活動新材料、新內容的同時,要注意保留一些幼兒還感興趣的內容和材料,為發展速度慢的幼兒提供方便。
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都應該表現出最大的耐心,進行細致的觀察,做出適時地點撥。教師的指導是為幼兒創設適合他們年齡特點與學習需要的方法,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自由選擇活動區、活動的方式方法(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等)。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包括與環境、材料、同伴的互動,產生互動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發展狀態,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及表現,做出及時的反應,從而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與幫助,并對區域活動進行調整、補充。對于能力強的幼兒而言,教師可以只是欣賞者;對于能力一般的幼兒,教師要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出現,引導改變操作方法,有時還要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關鍵步驟,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是他們成功的階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要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其最主要的優勢就在于它能夠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育者,我們應關注每個孩子的需求,積極地去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差異性教學,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阿瑟·J·S·里德.課堂觀察、參與和反思[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江蘇省常熟市元和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