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地理環境、區域經濟的影響,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特別是一線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實際工作不匹配,這給縣級電視臺的宣傳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尋找出提高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教育途徑:豐富學習方式,提高政治素養;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工作激情;鼓勵一線采寫編從業人員深入實踐,豐富新聞題材。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素質教育;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TU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42-0016-01
引言
縣級電視臺在我國基層媒體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擔負著重大的使命,在宣傳黨政方針、引領地方發展方面發揮了突出貢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受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這給當地新聞媒體的發展形成了一定阻礙,特別是在新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如若不與時俱進則很難被一般群眾接受,更難以發揮出地方電視臺應有的實際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尋找出確實可行的方法,提高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素質,改變現狀。
1 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存在的素質問題
1.1 學歷層次復雜,專業性不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縣級電視臺媒體已經步入高科技時代,致使部分工作團隊的整體素質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學歷層次比較復雜。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中,盡管有些是本科學歷,但很少是科班出身,從新聞學院畢業的工作人員還不到三分之一,這大大降低了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
1.2 同工不同酬,工作積極性不高
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的身份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部分縣級電視臺在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更出現過多種身份人員,如財政編分為全額和差額。編外人員又分為臺聘人員和部門聘用人員。這些身份類型導致較大的差異,工資薪酬就是其中一項表現[1]。據相關資料報告顯示,某省臺工齡1--2年的普通媒體從業人員薪酬可以是同省某縣臺同行業人員的6至10倍。某縣臺編內全額財政編工資也可以是同臺編外人員的3-5倍以上,還不算年底上萬元的個人省級雙文明獎等造成的福利差。
由于編制內從業人員的工資主要來源于當地財政,而編外人員的工資則來源于單位內部或部門對外創收,因此容易出現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心理失衡,進而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個體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旦有部分員工呈現出低迷的工作狀態,便會對周邊的同事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從而影響整體工作氛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1.3 入職門檻較低,缺乏實踐精神
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有部分是通過關系進入電視臺的,他們在入職之前根本沒有做過與此相關的工作,工作經驗近乎為零;入職后也缺乏應有的培訓,從而導致他們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缺乏應有的實踐經驗,難以掌握電視臺媒體行業特征和發展規律,理論和實踐雙雙弱化。除此之外,大多數年輕的媒體從業人員害怕工作條件過于艱苦,不想去基層實戰體驗生活,特別是不愿意到農村和偏遠山鄉采訪實踐,最終導致采訪工作不夠切合實際,難以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根本原因就是媒體從業人員缺乏應有的實踐精神。
1.4 單位工資福利待遇低,機制不活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縣級電視臺在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最終形成了機制不活且難以打破的瓶頸、去行政化事業難以發展的瓶頸和人才不能激活、留不住人才的尷尬局面。據某縣臺人事部負責人透露,近半年時間該臺先后有3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多名電視編導人才流失,要么通過考試去了別的單位,要么辭職下海,另有多名媒體從業人員先后辭職離崗。導致該臺多個部門缺少業務骨干,只能不斷通過部門整合破解人才危機,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整體上來說隊伍越來越精干,憂的是培訓和留下優秀的人才太難。
2 提高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素質教育的途徑
2.1 豐富學習方式,提高政治素養和業務素養
電視臺經常傳達國家的黨政方針和政治立場,作為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只有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將國家的政治要義宣傳給民眾,只有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才能與我黨保持一致的思想目標,為此媒體從業人員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
2.2 建立激勵機制,激勵員工工作激情
由于電視臺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使很多媒體從業人員的工作態度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工作熱情備受打壓,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難以在工作中凸顯。所以要想提升和激發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潛能,就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如電視臺可以結合單位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評選活動,例如每月可以選出優秀的新聞報道,并根據質量列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勵方式除了物質獎勵外,還要注重媒體人員的精神需求[2]。只有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成功地調動媒體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改變以往的工作狀態,為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奠定基礎。
2.3 鼓勵記者深入實踐,豐富新聞題材
電視臺媒體是一種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優秀的媒體作品都是出自實踐,也只有在實踐中,工作人員才能獲得創作的靈感,得到豐富的新聞題材。另外,針對同一個新聞題材,有的媒體媒體從業人員寫得耐人尋味,而有的媒體從業人員就寫得索然無味,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在實踐中獲得靈感,是否做到了深入社會,是否真的體察了民情[3]。除此之外,觀察是靈感產生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質,明白事件的真相,從而使新聞內容更具有深度,更有廣度。
結語
縣級電視臺是基層新聞業向當地民眾傳達信息的重要媒介,做到使人民群眾接受到最新的信息是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最高追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當前縣級電視臺媒體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堪憂,存在學歷層次復雜、同工不同酬、入職門檻較低、人才流失等多方面的問題。為此,電視臺首先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積極培養實踐精神,從而提高電視臺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葛文淵.縣級電視臺人才隊伍建設應求變求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7):255.
[2] 王富剛.縣級廣播電視臺人才建設的思考和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4,(07):119-134.
[3] 許海軍.淺談縣級電視臺新聞隊伍的建設[J].視聽,2010,(07):44-45.
作者簡介
楊年貴(1972.07-)男,漢族,湖南石門人,大專,湖南省石門縣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主任,主編,曾在空軍某部政治部服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