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外資企業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大力引進外資,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產物,與民族企業一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并惠及廣大群眾。我國已出臺新企業所得稅法,其中對外資企業在稅收優惠方面做了一些規范和調整,直接關聯外資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投資、運作等一系列行為,所以,急需外資企業予以高度關注并探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本文通過結合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外資企業在納稅籌劃活動中的特征,系統闡述外資企業在納稅籌劃活動中的方式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企業所得稅法 外資企業 納稅籌劃
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趨勢及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求,我國頒布實施了新企業所得稅法,該法規定對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一律實施并軌,進而為國內不同性質的企業搭建了公正、公平、規范、統一的稅收平臺,亦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育和日臻完善的迫切需要。鑒于外資企業在我國稅收活動中的特殊地位,其納稅籌劃備受關注。為此,必須深入探究外資企業納稅籌劃的一般特征,明確其納稅籌劃活動的系統規律和基本形式,進而為外企的納稅籌劃的科學開展提供合理化建議。
一、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外資企業納稅籌劃的主要特征
(一)優惠條件做了新調整
國家通過不斷實施納稅優惠政策,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優惠條件方面,針對國家和省級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外資企業給予15%的優惠稅率;對于被納入國家重點扶持、開發的產業企業,如農林牧漁及新加工產品等基礎性產業亦作為納稅優惠的對象。
(二)納稅主體出現了新的變化
以往企業所得稅法中依據企業的性質將納稅主體劃分為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兩大種類,在實際征收稅務時,已造成為數不少的企業為偷逃稅而投機造假的不良現象。新制定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中不再按性質細化納稅主體,而是把納稅主體界定為以企業法人代表為主體開展納稅活動,這就為征稅開辟了便捷通道,亦順應了國內市場同海外市場并軌的客觀趨勢,高度凸顯了經濟生活中不同納稅主體之間平等、公平的新理念。
(三)扣除標準有了新改變
新企業所得稅法明確了納稅前的稅收扣除標準,進一步細分了扣除的應用范圍,凸顯了時代特征。例如,把原所得稅法中企業的廣告費依銷售收入的2%-8%扣除增加到15%,合乎外資企業運營的現狀。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日新月異,依據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辦法勢必會有力推廣,助力外資企業的技術變革。
二、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外資企業納稅籌劃的基本方式
(一)節稅籌劃
一些外資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地由于稅務人員節稅意識低下、缺乏必要的法律規范知識而造成企業賬簿記錄過亂以及納稅申報錯亂等問題,極易導致外企無端重復性納稅。而依照既有稅收制度,外資企業一旦繳納稅金,這些金額便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構成部分,就要足額上繳國庫。從這個角度看,當發生重復性納稅時,要真正實現退稅是不現實且不可能的,通常的辦法是用作下個年度的應繳稅額加以抵扣。依照稅收管理最新理論,這等同于預先完成了稅收的繳納。在新所得稅法下,外資企業要增強節稅意識,變革以往陳舊的稅務觀念,積累更多的可運作資本,提升企業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稅收優惠政策籌劃
外資企業要吃透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各項內涵和基本要義,并要與自身運營實際相掛鉤,對標稅收優惠政策,查看自身所滿足的條件,力求早日贏得稅務主管部門的批準,取得稅收優惠資格。可以說,這種納稅籌劃是外資企業最便捷、風險最低的方式。若外資企業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和資格,既可極大地降低納稅籌劃的成本,亦不至于因不清楚相關條款的規定而出現納稅范疇內的違法違規不良問題。當然,該納稅籌劃方式須在合理洞察和整體把握最新稅收優惠條件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以達到稅款節約最大化的目標。
(三)低稅率籌劃
外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各類主營業務與其相適應的稅種與稅率各異,這就給納稅籌劃帶來不小便捷的變通余地。事實上,若干應繳納稅款的行為僅需在運營行為的定位上稍微改變,其相關的稅種就會出現變化,亦可能在應繳稅金不變的基礎上經由削減應繳稅率節約納稅支出。亦能依照每個稅目計稅參照的差異來通盤考慮納稅籌劃。譬如針對推行超額累進稅率等稅種通過義務人分割的辦法來減少相應的稅率。
三、外資企業納稅籌劃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納稅籌劃各環節的重點,有的放矢地搞好納稅籌劃
對于外資企業而言,納稅籌劃是一個關乎企業運作全過程的經濟活動,必須結合運營的每個流程,依據每一重點環節的特征,有的放矢地運用相關措施來奪得更可觀的效益。首先是籌資環節,目前外資企業資本的基本結構取決于籌資形式的不同,所以,納稅籌劃活動亦應按照不同籌資渠道加以區別。譬如已經上市的外資企業可經由債券來募集資金,所以,這類外企大可利用債券利息抵消稅款的作用,并以繳納稅款之后的債務成本作為計算依據。當債券溢價發行時,即可以債券發行的價格充當債券的投資金額;對于長期性借款的外資企業,由于合乎規范的借款利息等可納入稅前成本來扣除,同樣能抵消相應的稅款。其次是投資環節,外資企業往往有不少合伙企業,新所得稅法中同樣規定了對企業行25%的稅率,并對那些合伙企業行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來征用,使外資企業同其合伙企業的應納稅金出現差異。最后是生產運營環節,可以存貨的形式來完成納稅籌劃,例如,當物價接連攀升而企業恰逢免稅階段,當然,這個階段企業創造的市場利潤同免稅金的多少成正相關關系,企業即可通過先進先出的辦法來完成存貨成本的計算,以降低存貨成本的攤銷,并增加本期利潤,使企業從緩解納稅負擔中增強利潤獲得感。
(二)堅持合法性、靈活性、全面性的納稅籌劃原則
外資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成員,其納稅行為自然不能排外于我國的稅法。在新所得稅法中已全面規定了內外資的適用范圍及其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亦明確了所得稅的稅率。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必須在納稅籌劃中立足于法律條款,以新所得稅法為納稅的根本依據,以確保自身一切稅務活動始終合乎法律規定。其次,要密切結合外資企業的運營特征,實施更加靈巧和實用的納稅籌劃,利用收入、固定資產等方式,嚴格利用和遵循新稅法中所明定的免稅、稅收減負等系列條款,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創造理想的效益。再次,納稅籌劃所運用的納稅方略對企業的整體運作影響深遠,這就需要外資企業的高管加強納稅籌劃的頂層設計,尤其是對于集團外資企業而言,新稅法已有規定,獨立納稅人要求相應機構擁有法人代表的身份。為此,外資集團可把子公司組編成為分公司,進而能夠以總公司的名義加以匯總繳納稅款,不但均衡每個企業的收益,亦可使集團贏得最大化的利潤。endprint
(三)引入納稅籌劃的長效機制
外資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需要有一個制度和規范加以引領和協調,這就要求外企要樹立大局眼光、長遠視角,密切聯系自身的稅務工作,在實踐中自覺改進、完善和創新稅收籌劃機制,形成一套有外資企業特色的、適應自身稅務工作現狀的納稅籌劃長效機制。首先,企業內部各部門要加強彼此協調和互動,暢通良性溝通對話渠道,使日常工作均能有益于企業的財務部門并有助于企業整體納稅籌劃的大局。其次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對于納稅籌劃過程中的短板問題要及時補齊,以防發生系統性的納稅風險,有損企業整體稅務工作,要把焦點集中于防范由于盲目重視納稅籌劃而出現違法逃避稅的問題。
(四)委托中介機構或專門人員設計、編制納稅方案
外資企業要做大做強,應延攬富有實踐經驗的稅務人才為企業服務,鼓勵現有稅務人才通過各種渠道提升對政策的熟悉度和把握度。企業要深刻洞察國家頒布出臺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初衷、用意以及對自身稅務活動的影響,千方百計搞好稅收籌劃工作,對人才進行定點培訓,豐富其專業知識,加大對人才的長遠投入力度。要完善稅務人才考評辦法,加強績效考評的變革,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稅務信息和智力資源。
除此以外,企業要委托富有資質的中介機構與內部人才一道,明確納稅方案。要吃透新所得稅法的內涵,了解關于外資企業納稅籌劃部分的規定,依托內外部眾多人才資源的通力協作,比較新舊所得稅法的扣除項及其標準,對過往不合理的項目展開進一步處理。例如,職工薪酬要確保是現實出現的合理薪酬,否則不予扣除,這同先前稅法的規定有較大的差異,企業應對若干與運營不相關的非合理開銷盡早處理,其余項目亦應后續跟進。
四、結語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出臺對于外資企業稅務活動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同樣亦有其重要的經濟意義。外資企業要理解弄清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變更條款,理順自身在稅務活動中的職責,充分運用最新稅收優惠政策,趨利避害以增強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芳芳.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研究[J].當代經濟,2014,(14):8-9.
[2]李菁.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分析[J].商,2014,(21):137-138.
[3]王同凱.淺析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J].新西部(理論版),2012,(7):68,73.
[4]林永文.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外資企業的稅收籌劃[J].當代經濟,2016,(2):52-53.
(作者單位:煙臺福研模具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