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倫珠 梁靖唯
摘 要:眾所周知,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是相互依存與促進的整體,在兩者相互作用與發展的過程中,將社會演進過程真實地反映出來。勞動生產力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對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觀點總結。近年來,現代科學技術發生了根本變革,人類社會也隨之進入到知識經濟階段,科技的進步有效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基于此,文章將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為研究重點,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科技進步 經濟發展 關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F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一、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經濟的發展不僅涵蓋了特定階段國民經濟總量擴大內容,同樣也涉獵了經濟結構轉換與體制改革等等。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因素諸多,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進步。
1.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影響明顯提升
在上世紀初期,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額當中,科技進步所作出的貢獻比重僅為10-15%。而發展至上世紀中期,科技進步貢獻比重明顯提升,已經接近80%。特別是在新時期背景下,科學技術發明與發現都明顯超出上世紀總和。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發展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民經濟的進步,這并不只是生產力,同樣對經濟發展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
2.科技進步對世界經濟增長影響極大
目前,美國經濟一度陷入了衰退的狀態,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生產能力過剩,致使投資明顯降低,股市也明顯走低,企業會計問題逐漸突顯出來。但其勞動生產率卻呈現出快速的增長趨勢。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全面推廣與應用的基礎上,信息技術的投資量明顯提高,為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逐漸成為美國經濟衰退的緩沖途徑[1]。
近年來,美國針對具有商業性特征的研究開發活動給予了積極的稅收激勵支持,使企業間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實現研究與開發,強化了政府和產業的全面合作。政府可以參與到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領域,進一步推動了科技戰略的全面發展。在美國高技術產業取得進步的同時,也促進其經濟的繁榮發展。基于科技創新,美國企業的創新文化更加豐富。
3.為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保障
在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經歷了長期的調整,從原材料工業與深加工工業逐漸升級成基于微電子的產業,隨后進入到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產業階段,最終實現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
在機電一體化與微電子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機械化逐漸被代替,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制造業的產業結構,使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實現了全面創新,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科技進步在世界產業結構演變中的作用也逐漸突顯出來。
第一,科技進步創造出更多新型產業,以科技產業化為核心,尤其是借助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目標。
第二,傳統產業中逐漸融入高新技術,實現了傳統產業內部結構的轉變。特別是機電一體化與信息技術在機械工業中的融入,在該行業的內部結構中逐漸衍生并延伸,實現了有效地改變。
第三,借助投資結構改變促進產業結構的改進。眾所周知,研究開發活動屬于投入與效益都相對較高的活動,而且科技含量比重越大,其盈利性與發展前景就越理想。受利益導向機制的影響,投資結構發生了變化,同樣也促進產業結構改變[3]。
第四,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此過程中,世界范圍內超過90%比重的科技人員、活動與投入都集中于發達國家,這一發達整體的制造業就業率明顯降低,而服務行業的就業幾率隨之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工業向服務業的發展。另外,超過70%的世界人口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投入力度不到位,使其仍處于農業向工業過渡的狀態。
站在整體角度分析,當前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關系屬于互相滲透與影響的狀態,最重要的是相互依存。然而,在世界經濟體系當中,西方發達國家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科技水平也相對較高,發展中國家始終與其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發展中國家的部分技術以及資源,特別是勞動力優勢明顯,受整體科技水平不高的影響,要想在短時間內轉變成生產力仍具有較大的難度。
二、經濟發展需要有科技進步作為重要支撐
1.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相適應
站在內在聯系角度分析,科技進步的前提就是生產,而科技進步屬于生產力,其形成與發展始終都是生產力各個要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其中,勞動資料與對象都是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在生產中變化并完善,在此過程中,勞動者能夠實現自身的改造。需要注意的是,生產力當中的各個要素間與要素中不同門類間的發展始終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進而引發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科學技術的要求也明顯提高[4]。生產中的落后問題解決也逐漸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動力。
2.經濟發展有助于科技進步
在研究與開發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求有充足的科技資金當做重要前提。其中,經濟系統能夠為科技進步提供必要的投入,為科技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國家經濟愈加發達,就更具財力推進科技進步。根據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的研究和開發狀況分析,研究開發經費區域分布同樣和世界經濟實力分布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
除此之外,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同樣有間接促進的關系,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于科技的需求,因而實現了科技的進步[5]。在我國,科技進步始終受到科技成果轉化難度較大因素的影響,致使經濟系統相對于科技成果的需求量不充足。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對科技投入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了科技投入的效果,對科學技術進步產生了嚴重的制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經濟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都超過9%。在實際測算的過程中,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仍超過50%,在設備投資方面,對于國外進口設備的依靠程度同樣很高。科技進步做出的貢獻比重不足40%,由此發現,國內經濟增長始終處于不理想的狀態。要想實現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實現自主創新并構建創新型的國家。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旭.論科技進步與世界經濟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6):94-94,95.
[2]王健.科技進步引領保定市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0):12-12.
[3]李雯.陜西省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協調度評價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6.
[4]嚴煒.基于科技進步的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1):36-40.
[5]袁世一.科技進步理論與作用略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4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