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汽車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量迅速增長。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盡管專業培養方向較好的適應了市場需求,但是由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綜合素質能力和知識儲備方面較本科院校的學生相對較低,縱然他們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汽車設計制造、實驗分析、CAE設計等領域的技能卻十分薄弱。本文對高等職業院校汽車工程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結合目前實際現狀和相關理論依據,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旨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汽車工程;實踐;教學改革。
一、教育改革實施的主要意義
高等職業院校的汽車工程專業教育改革對于本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職業學校汽車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再加上現階段汽車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使得職業院校出來的學生可以彌補自身知識方面的不足,能夠在汽車設計、實驗分析等領域具有不錯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實施對于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客觀上有利于改善社會上對高等職業院校輕視的不良風氣,同時使得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綜合競爭力上能與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的本科生一較高下。總之,職業院校改革是大勢所趨,對于提高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教育改革實施的主要內容
2.1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專業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在綜合能力和知識儲備上相對較差,所以為了能夠在有效的教育時間內彌補這一問題,學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對學校學生進行相應的培養,使得其能夠適應市場中企業的發展,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為企業源源不斷的輸送應用型人才,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所具備的優勢,使得人才能夠充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力基礎。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更快的進入工作環境,可以極大的節省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率。
2.2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在進行教育改革的同時,必須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設計,使得課程教育體系與時俱進,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要開展創新教育模塊,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汽車設計、實驗分析上的能力,多多鼓勵學生參與科研競賽。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建立實踐培訓基地,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糅合到實踐中去,使得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全面發展。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組織學生參加多渠道多層次的學術研究、課外科研、創新設計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大各級競賽的培訓規模和力度。
2.3學生參與教育改革與科研探究
教育改革必須重視起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在進行教育改革時,必須充分聽取學生的建議,使學生這一主體能夠充分參與到教育改革之中,讓教育改革能夠朝著最適合學生的方向發展。學生在參與教育改革時,應當充分發表自己建議,為改進現有的教育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綜合利弊,使得教育改革能夠真正成為適應學生的教育改革。
2.4大力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學生課外時間,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和科技學術競賽,由專門教師負責培訓和輔導,開展日常培訓、冬夏令營的精英培訓、Honda車隊和科技學術競賽等多個核心模塊訓練,通過組織和參加專業性強的Honda中國節能車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種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此外,科技社還組織學生積極申報各級別創新訓練項目,并依靠科技社平臺,完成相關項目研究,從實踐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
2.5建立一體化的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基地
學校要建立一體化的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基地,在培養學生實訓技能的同時,在課余時間,將部分實驗室開放給有需求的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指定相應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且對創新出先進零件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同時,學校應鼓勵學生和老師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并與相應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建立科學實驗基地,并通過基地的建設,極大的提升學生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努力縮小職業院校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與其他高校的差距,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在市場競爭中不落后于本科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由于理論的局限性和實踐的復雜性,科學理論只有在現實生活中經受住實踐的檢驗,才是真正符合教育改革發展的先進理論。同時,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對于提高我國綜合教育水平,改善過去輕視高職院校的不良風氣具有積極地作用。高職院校改革不僅是院校本身自己的事,也是院校學生的事,它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教育改革,要因材施教,真正發揮不同學校的不同優勢,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沁怡,董學禎,謝大鵬.“三進一出,內外兼修”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3-4.
[2] 范麗波,王鵬.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以許昌學院協同創新中心和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4):122-123.
[3] 張曉冬,蘇玉玲,李繼光,等.以智能車競賽為依托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