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愛華
【摘要】翻轉課堂廣泛運用于各科教學,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轉課堂應因地制宜,因學科特點,同一學科不同能力訓練項目,進行適當調整,使這一教育理念合理運用,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 本土化 學科化
一、研究背景
翻轉課堂由美國的兩位高中化學老師發明,錄制講解制作PPT,演示視頻,然后上傳網絡給缺勤學生補課使用,這是翻轉課堂的雛形。2004年Salman Khan創立“可汗學院”,這一非營利性的教學網站,至此翻轉課堂的概念正式提出,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國內外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討論甚為熱烈。
從大量的實證研究中可以看出翻轉課堂運用最廣的研究最多的是理工科,有學者認為英語和社會學這樣的應用性學科翻轉課堂要謹慎實施,其他課程需要的一些先決條件和技能不一定是外語學習所需要的。楊曉宏、黨建寧指出由于中美兩國的教育文化背景存在明顯差異,一些能夠促成翻轉課堂在美國出現并流行的關鍵因素,恰恰也會成為該模式在中國“本土植入”的桎梏或羈絆。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英語呈現地區差異,教學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學生英語水平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優勢資源集中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民辦高校擁有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弱。基于移動輔助技術和網絡教學的翻轉課堂需要大量資金建設網絡系統和校園語音室系統,學生終端投入等,這在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難以實現。
2.個體差異。學生高考以總分錄取,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以筆者所在的二本學校為例,英語水平兩極分化,理工科學生英語水平偏低。他們習慣于傳統講授模式,翻轉課堂落實有一定困難。
3.教師隊伍。大學英語教師女性占80%,且年齡結構輕,面臨著懷孕生子的問題,多少會影響教學活動安排,制作PPT,錄制視頻,使用專業軟件制作并上傳網絡,這不僅僅是技術活也是時間活。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實施難度高于其他科目。
三、翻轉課堂的學科化、地區化的本土構建
翻轉課堂要真正惠利于中國學生需要對課堂模式進行系統的認知和學科化,地區化等一系列的泛本土化構建。
1.翻轉課堂的學科化。翻轉課堂的的根本不應該是依賴移動技術而是:“從目標、內容、內容呈現方式和評價各方面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利用網絡技術所支撐的實體課堂的優勢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重新設計,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學英語教學的績效問題”。外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很大程度依賴于高質量的閱讀,學生習慣了交互性詞典、翻譯功能、文字圖片說明等傳統的閱讀輔助手段,大學英語的翻轉課堂應更加注重應用性和操作性。
2.翻轉課堂的地區化。中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信息化素養不強,在校園網絡建設不完善的地方,翻轉課堂必須把握一個“度”。翻轉課堂翻得不好,課堂就成了一個無法監控的市場,尤其在教學富媒體化、壓縮課堂講授的形勢下,課堂教學的娛樂化色彩日益濃厚,無形中降低了知識自身的魅力與神圣性,抑制著課堂中知識教學效能的提升。知識難度已經被多媒體簡單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思考能力會不會降低?不把握好一個“度”,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學習能力沒有提升,而且效果可能不及傳統課堂。
3.翻轉課堂的操作?;谝苿蛹夹g的微課、慕課的翻轉課堂研究成果豐碩,本文就不贅述。沒有移動技術設備的課堂,如何翻轉?
(1)課前的準備。教師和學生課前準備才是翻轉課堂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課前任務的布置需考慮是否符合不同層次學生水平,能否鍛煉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能力,高階思維能力。大學英語課程許多知識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資料查找可以完成的,教師不一定要制作課件或者是微視頻。一切媒體都是手段,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人的發展。只要能夠促成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手段我們都可以拿來用,不一定要制作視頻課件。
(2)課堂指導與調控。課堂教師的角色依然是調控指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有效保證課堂不僅是基礎好口語好同學的個人秀,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也會自信地參與進來。翻轉課堂最終是個性化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任務,能按照自己的特點學習。翻轉了的大學英語課堂是輸出階段,是開放式的,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是一個共享觀點,表達個人意見的平臺,是一個提升學生思維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平臺。
(3)課后評價。課后的評價應該采取形成性評價。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多維體系,包括對學習,學習者,指導者的評價。可以是來自學生,教師,以及同學之間的評價。任何一門課程的評價的都是一種檢測手段和促進學習提升的一種方式,語言學習更應如此。
四、翻轉課堂重新審視
教學時間和空間翻轉了的課堂,在互聯網的輔助下可以向學生展示許多課堂無法展示的視聽閱讀材料,擴大學生輸入,這是優勢,其價值在于將課堂時間變成了一個學生可以探究教學內容,測試其應用知識的能力與他人交互進行動手活動的工作坊,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是作為指導者或者是顧問鼓勵學生進行各自探究或者是合作學習。然而我們必須明白的是:翻轉課堂是一種教育理念而不是技術手段,其他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并非可以全盤運用于外語教學,我們必須清楚在二語習得中哪些更適合網上教授哪些面對面的講解會更有效。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因地制宜,因生而異,同一學科不同能力的訓練也應區別對待,才能將這一教育理念成功運用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馮茹.網絡環境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研究[D].安徽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