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我國田徑發展展示出了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的顯著特征,持續性地推進“田徑信息化”、“智慧田徑”,將會給我國田徑理論增添新鮮的研究方向,同時不斷向我國田徑事業注入發展活力。文章基于此展開研究,并就相關基礎性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田徑;智慧田徑;新時代
新時代,我國田徑的主要需要隨之發生了改變,從以前不斷追趕世界田徑強國的步伐已經逐步轉變為競技水平不斷提高與人們對美好田徑的生活需要。我們需要面對新時代田徑這種全局性的變化,需要積極地行動起來,為實現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田徑強國而奮斗。就田徑信息化而言,主要目標就是如何促進田徑在新時代下的全面、充分、平衡發展,在提高競技水平的同時,不斷滿足人們對于田徑的美好需要。
從無到有:我國田徑信息化的到來
通過整理信息化的研究歷史以及田徑發展演變的歷史,發現,我國田徑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再從弱到強的演變過程。
最初,我國關于田徑信息化的具體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根據資料顯示,當初,前國家體委為了舉辦一場更高水平的亞運會,為了更好地適應世界田徑潮流,通過前期一系列國外信息化調研活動,通過加強信息技術等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成立了體委計算機應用辦公室、信息研究所、電子信息中心等信息化機構。這些舉措可以理解為一種“田徑信息化”的萌芽狀態,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國田徑信息化開始了從無到有,從低到高逐步發展的進程,對我國田徑事業起到了良好的、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其次,此后的我國田徑信息化發展進入到了單機單業務應用階段。在這樣的一個時期,一些田徑單位、部門開始基于自身的業務需要,并結合在工作中實際收獲,逐步開發并模擬出單項業務的單用戶計算機軟件。通過田徑領域的文字處理應用、文件管理系統出現、財務系統嘗試、人事管理普及、運動員成績庫建立等等具體滲透,大大提高了田徑管理、服務、科研等具體工作的效率,并普及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
再次,上世紀90年代后的網絡應用階段,田徑借助于計算機硬軟件等方面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計算機諸多規模大、功能復雜、多任務多作業、大系統任務的開發和完成,立即進入到了網絡應用階段。在這一個階段,田徑領域出現辦公自動化系統、大型田徑運動會的信息處理系統,田徑單位、院校內部管理網建設等等現象。
時至今日的互聯網應用階段。走進互聯網應用時代的田徑,如今的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田徑管理、田徑訓練、田徑休閑娛樂等幾乎所有領域,成為田徑領域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在一些專業領域的國際國內大型運動會信息處理系統、應用技術快速發展,田徑人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具有全系統、全國規模的超大田徑項目得以實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田徑事業與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再加上一些可攜帶的運動裝備等等方面的不斷升級,田徑信息化趨向成熟。
現實圖景:田徑信息化的五大趨勢與五大需要
就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田徑信息化”必將是未來社會田徑運動發展的方向,至少也是田徑運動難以繞開的一個信息化階段。無處不在的田徑網絡化、數據化現象以及多年田徑領域的研究發現,田徑領域的信息化增強與信息技術的田徑需要增長,匯聚成了一種田徑信息化合力。這需要引起全社會廣泛的深刻的關注、觀察以及行動介入,倘若我們無視田徑領域的這種趨勢就必然會導致我們脫節、落伍于整個田徑的新時代。
通過梳理相關的文獻資料,針對當前我國田徑信息化情況的研究結果如下,主要是可以概括為“五大趨勢與五大需要”:
第一個趨勢與第一大需要:整體上,在新時代我國田徑信息化趨向上升趨勢,尤其是集中于田徑教學、田徑管理、田徑產業等具體方面,然而,學者們從宏觀上把握田徑信息化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頂層設計給予的智力支持明顯不足。很多工作都是被動的“上馬”,“看信息技術的臉色”行事,基于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強田徑信息化的整體布局,進而有序開展全面的田徑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當前,黨中央和國家日益重視傳統田徑與信息技術化的結合。在《國家體育發展的十三五發展規劃》、《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等發展規劃中均已經有了我國體育信息化的具體涉及,比如在《國家體育發展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就談到了當前我們所面臨的信息化、網絡化、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新活力機遇,同時也提到了體育發展方式亟需轉變,在主要目標上,也提出了“科教興體”、“完善體育科技創新體系”,“訓練監控、信息分析和應用等領域研究”,“新型體育服務技術”、“互聯網+”產品為重點,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同時在特色項目方面,積極推動“可穿戴式運動設備”。
第二個趨勢與第二大需要:在田徑信息化層面上,我國田徑領域的信息化已有研究多趨向有形的教學技術層面信息化,無形的非物化田徑信息化研究成果相對較少。這需要我們不斷加深對于田徑內在層面的信息化研究,基于此,通過田徑教學信息化、田徑系統管理信息化等層面介入田徑信息化的相關研究,全面激發田徑在新時代的發展活力。推進田徑信息化教育常態化,建立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學等方法開展田徑文化教育與相關知識教育。通過信息化集中優質資源并引入社會力量創新田徑教學模式。
第三個趨勢與第三大需要:在田徑訓練信息化上,未來田徑訓練究竟是“信息化給予田徑訓練什么,還是田徑訓練給予信息化什么”的一種纏繞趨勢,這種纏繞的趨勢需要我們不斷地轉換視野,以更加包容的姿態調動一切積極的訓練因素服務于我國田徑事業以及信息化發展狀態。一方面我們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改革與完善訓練網絡,提高訓練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田徑信息化,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通過技術軟件拓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廣度和深度。
第四大趨勢與第四大需要:在田徑傳媒信息化層面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田徑傳媒信息化問題整體會呈現增加趨勢,如何處理這些具體的棘手的新時代問題,這是需要我們新時代田徑傳媒人不斷準備的主要方面,也是田徑信息傳媒人不斷提高自身的方面,也是追趕世界田徑傳媒強國的主要動力。endprint
第五趨勢與第五大需要:在田徑市場信息化層面上,現在我國的田徑市場逐步呈現出一種信息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信息化的促進下開始將注意力投向田徑相關,基于田徑運動的產品逐步投向市場,在近幾年不斷升溫的馬拉松比賽中以及全民健身高潮中,田徑市場信息化的優勢特點也逐步凸顯出來。這需要逐步我們不斷深入分析田徑市場的未來趨勢,逐步探究基于田徑市場信息化的社會影響。不斷通過田徑信息化,提高田徑信息化產品供給,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器材、新型體育服務技術的研發,以“互聯網+”產品為重點,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以田徑信息化的五大趨勢與五大需要為主線,逐步介入到田徑規劃、田徑教學、田徑訓練、田徑管理、田徑傳媒、田徑市場等具體方面研究。通過這種田徑信息化層面的主動性研究,整體上實現了對田徑信息化的一種理論熱潮推動,又促進了田徑信息化事業的新發展,不斷提高影響田徑信息化發展的信息化技術設施、信息化技術產品硬條件,增加智能化場館建設,同時加大田徑信息化層面的研究投入,對于田徑信息化內在素養的把握更加注重,最終讓一切有利于田徑信息化發展的因素得到更加積極的作用發揮。繼而站在一種未來視角去展望田徑信息化發展趨勢??偲饋砜?,一切有利于傳統田徑發展的具體因素都也能在信息化語境下獲得重生、信息化加強。
未來的田徑信息化:“智慧田徑”的到來
信息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從最初的萌芽、發展、強大再到“無所不在的信息化”、“無刻不在的信息化”,最終實現自身的新階段轉向。田徑信息化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田徑信息化創立時期、田徑信息化孕育時期、田徑信息化成長時期以及田徑信息化鼎盛時期。從目前來看,最能完整表述田徑信息化的鼎盛狀態就是“智慧田徑”了。這在最初目標上來分析,智慧田徑,即旨在通過傳感器、云計算促使著田徑的服務、管理、傳媒等方面變得更聰明,進而促進田徑運動員的行為更加優化,田徑領域的決策更為科學化。
從具體含義上看,智慧田徑又可以理解信息化決策的田徑,數字虛擬化的田徑,網絡共享化的田徑和智能化田徑等多個方面的集合體,智慧田徑是一種對田徑目的、田徑主體、田徑教學方式、田徑訓練方式、田徑結果的重大變遷乃至變革,過去的田徑活動都是在一種人腦可以完成的信息處理活動,智慧田徑在這個意義上實現了一種田徑整體的意義增長,這無疑是認識田徑的重要增長方面。尤其是智慧田徑總是能夠發現平常沒有注意到的方面。在傳統田徑視域中,實體只是運動員、裁判、成績等孤立的組成,智慧田徑則是將這些因素之間的信息關系也看成了一種實體存在。在這樣情況下,人不再是一種孤立的主體,而是一種信息化了的主體群,或者說是信息技術武裝了的主體,當這種信息主客體成了田徑領域一種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意味著智慧田徑的時代到來了。
這里的“智慧田徑”是三種趨勢的復合體,第一種趨勢是智慧不斷傾向田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智慧”是作為一種“智慧技術”出現的,同時也是作為一種“智慧市場”出現的,根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物聯網、數據庫以及云計算服務平臺等智慧基礎性基礎不斷設計出一種技術產品去融合不同的田徑運動需要;第二種趨勢是田徑不斷傾向智慧,如何在新時期更好地發揮出田徑運動員自身的個性特征,實現自身最佳的運動優勢,如何在不同環境中合理利用有利的具體條件,克服不利的不同障礙,這就需要不斷地向“智慧”尋找答案,從數據層面、從監控層面更好地去解讀運動員的信息需要,特別是信息需要與實際成績之間的關系,這是未來田徑運動需要深入解析的方面;有效地實現對于運動員的監測和管理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部門的一種任務,更是運動員、教練以及田徑研究者的具體任務。諸如,對運動員狀態要有監測系統、對運動員的常規生理生化要有監測系統、對運動員的訓練鍛煉要有監測系統以及運動員的預警與決策系統等等;第三種趨勢是智慧與田徑的交互影響、智慧硬件(智慧型田徑場館空間與其他附屬設施)與智慧軟件(田徑運動管理、運轉以及經營策略)的交互影響、高效運用。智慧田徑可以體現在通過傳感器感測到場館各個角落的溫度濕度狀況,通過健身追蹤器傳遞出健身數據———運動時間強度頻率、飲食記錄卡路里攝入和消耗情況、健身目標,運動者的信息可以通過便攜式產品與數字城市電子地圖與衛星定位系統結合起來,人們就能夠更加自如地從運動中獲得快樂和健康。
參考文獻:
[1]陳亮,田麥久.優秀田徑運動員奧運周期競技狀態變化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05)
[2]劉海軍.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區域歸屬的動態演變[J].中國體育科技,2011(02)
[3]王秀香,鐵鈺.世界田徑運動強國優勢項群分布特點與我國田徑運動發展方向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03)
[4]孫雷鳴,鄧成虎.對世界體育強國在奧運會“金牌大戶”項目中“弱項”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3(02)
作者簡介:畢義明,出生于1980年,男,漢族,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