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迪
【摘要】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教材,都沒有辦法完全滿足某一個特定群體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教師在運用課本教材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實際的教學需求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等多個方面進行整合,進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材整合 課堂教學
小學譯林版牛津英語的教材憑借其圖文并茂、話題豐富等多方面優點,得到了學生的喜愛。但是,其中也存在著詞匯量較大、各個板塊設計分散、單元之間沒有很大聯系性的的問題,這些都打擊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有效的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以實現小學譯林版牛津英語的有效教學呢?
一、跨單元橫向整合,讓知識“充盈”起來
就譯林版牛津英語的教材而言,每個單元主要是以story time作為教學的主線,分設Fun time/Grammar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 等多個板塊,從新教材的大致的布局來看,小學譯林版教材在語法及聽力方面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因為單元中各個板塊分布相對松散,所以,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橫跨整個單元,將各個板塊串聯起來,在突出學習趣味性的基礎之上,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里特點,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
例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下冊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個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將在story time部分涉及到的句型Where do you live?/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和相關的回答與grammar time部分相互結合,重點強調。此外,還可以圍繞“lives.../near or far from.../comes to school...”這三個問題,設計表格,對班級學生的上學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調動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當然,在本單元中還有Sound time、Song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部分,這些部門都或多或少和單元主題相聯系,教師可以將這些與story time部分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在單元之內進行橫向整合,突出單元中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個重點句型,并重點強調一些和交通工具相關的詞匯,以確保知識變得更加的充盈和有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跨年級縱向整合,讓框架“建立”起來
牛津英語的教材在選材上比較貼近生活,文本中出現的插圖也都活潑生動,富有情趣。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有部分單元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性,因此,教師要能夠把握好教材之間的聯系性,對不同年級中相互聯系的知識點進行一定的整合,從而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建立框架。
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下冊的Unit 7 Chinese festivals和小學六年級Unit 8 Chinese New Year這三個單元,都是對相關節日的表述,在教學上的聯系性就很大,教師可以將此三單元進行整合,建立起知識點的框架。在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中,教師可以通過復習Christmas引入本單元,并在課前要求學生搜集一些和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信息,包括日期、食物、風俗習慣等多個方面,進而為課堂教學做足準備。當然,除了單詞、詞組、句型、語法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滲透中西方文化之間所存在的不同點,以夯實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
此外,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這個單元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四年級階段所學習的swim, skate, jump, 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等單詞,來引入本單元的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鞏固之前所學習過的單詞,還能更好的開展hobbies單元的學習,并跨越年級的界限,建立有助于學習的知識框架,以提升小學階段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
三、跨教材整體整合,讓知識“靈活”起來
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大多數用于課堂教學的教材都是英語教學專家以及在該方面有經驗的教師進行編寫的,這些教材在知識體系上肯定是優于其他的讀本的。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教材都是存在一定瑕疵的。例如,在現行的英語教材中依然會存在極少數的不真實、不正宗或者是毫無意義的語言材料,這就造成了教材資源和學生真實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能夠將手頭上所掌握的多種教材進行相關整合,以形成一綱多本多元化的教材使用格局,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教學重點是對小動物的描述。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人教版英語小學三年級下冊 Unit 6 At the zoo,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組織課堂教學。人教版教材是傳統教材,以詞匯、句型、小語篇教學為主,話題貼合實際,知識點呈螺旋式上升,符合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模式,如果將兩種教材風格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展教學效果。在對譯林版Our animal friends單元 story time充分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呈現一個動物園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所學習的單詞或者句型,對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介紹,這樣不僅可以融入多個教材的精華部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教材作為組織課堂所要用到最基本的工具,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家也對其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教師要能夠縱橫聯合,整體推進,讓小學英語教材變成一個“活”的資源,從而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益平.如何有效整合小學英語新舊教材[J].學周刊,2014, (33):9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