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學 學
(1.西安培華學院,西安 710125;2.西安交通大學 經濟與金融管理學院,西安 710125)
“一帶一路”戰略下人民幣區域國際化動力機制研究
唐 學 學1,2
(1.西安培華學院,西安 710125;2.西安交通大學 經濟與金融管理學院,西安 710125)
“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進程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現實發展的機會,會創建一個新金融服務網絡平臺,促進一系列區域金融合作機制的形成,從而使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中,人民幣在貿易結算領域的使用和以人民幣計價的境外結算、跨境支付、對外直接投資等,都在一定程度地提高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和流通率。為此,通過對人民幣區域國際化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對“一帶一路”戰略下人民幣區域國際化動力機制深入研究。
“一帶一路”;人民幣;區域國際化;動力機制
從“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提出到現在取得的成果表明,借助戰略建設的機遇,實現對外不斷開放格局,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愈來愈多的經貿合作往來,能夠積極推動人民幣區域國際化進程的發展,無論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等方面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人民幣區域國際化提供經濟支持和社會基礎支撐作用。
“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多數國家都存在經濟、政治、社會轉型問題,而且有的國家政局動蕩,有的甚至還處在動亂當中,所以國際安全問題和社會穩定問題很重要。要在這樣一個大區域的環境中推行人民幣實現區域化,必定得去建立一個能夠使得大家認同的政策溝通渠道機制。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國與全球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關系。“一帶一路”戰略贏得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國際組織的支持與積極參與,目的在于共同打造政策溝通,實現互聯互通的愿景。而且隨著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及雙邊投資協定。其成果證明,“一帶一路”戰略之下政策溝通帶來合作機遇,為人民幣走向區域化奠定基礎。在一些多邊合作關系中,例如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等,都發揮著各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一帶一路”戰略關于沿線國家建立政策溝通起到促進積極作用。
我國國內的基礎設施聯通情況在交通、通信、電網、鐵路、航運等方面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就算是同樣的基礎設施,由于國家之間標準不同,也有一定差距,銜接難度較大。道路建設、電力能源、水利設施等都存在一定問題,并且鐵路之間接軌難度大,造成貿易運輸不暢通,成本增大。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會使得沿線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形成一個市場一體化的集成局面,專業化越來強,并且成輻射性的向外擴散。在交通領域方面,區域交通聯系更加緊密。在電力能源方面,中緬合資建設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項目,正泰集團在海外多個國家建立的海外光伏電站,中興能源在巴基斯坦投資伏電站工程項目、在巴基斯坦投資杰魯姆水電站、在幾內亞投資凱爾塔水電站等,推動了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在合作產業園方面,中白工業園的建立,這將輻射歐亞市場成為重要的樞紐節點,泰中羅勇工業園的建立,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以及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瓜達爾自貿區等都在為推動區域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外貿拉動經濟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把外貿重新提出。對國內而言,貿易暢通是便于協調,但是對于國際而言,貿易暢通還是遇到不少問題,貿易壁壘重重。中國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今,經濟高速發展,對外貿易也是不斷發展,并且躋身世界外貿大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貿易占比也是在穩步提升,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面臨貿易壁壘問題。
“一帶一路”建設給世界貿易帶來新發展局面,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貿易暢通合作機會,并且把人民幣區域國際化也推向新歷史進程,通過與世界各國的經貿交往,不斷地發現問題,并且建立新貿易規則,加強貿易暢通,增強區域間貿易合作,帶來互利雙贏局面。我國與沿線多個國家簽訂稅收協定,目的在于降低貿易壁壘,使貿易領域結構不斷完善,為貿易發展注入新活力。以巴基斯坦為例,共同簽署自貿區協定,就貿易問題怎樣共同降至零關稅產品清單、進口海關關稅的消除、關稅減讓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補充協議。貿易的發展推動著整個國際經濟發展的變化,以及國際影響力發言權的提升,更多商品依托于跨境電商這個平臺形成新的貿易方式對外發展。貿易體系不斷完善為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下人民幣區域化提供強大經濟支持。
對于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國際化的進程中,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離不開強大的經濟支持,絲路基金、亞投行、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的陸續成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著強大資金支持。以巴基斯坦為例,在打造中巴經濟走廊的時候,一些大的水利設施工程、交通建設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像卡洛克水電站,它的建立將帶來超過2000個直接就業機會,有著深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它得到絲路基金支持,為項目貸款提供資金支持,并進行多方面金融融資,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將推動經濟發展。
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機制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機會、實現了貿易的暢通以及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機會,活躍了貨幣的流通機制,不管在對外投資,還是融資方面都擴大了人民幣的需求,促進了人民幣區域國際化的進程。例如2014年的“滬港通”,使得資本可以雙向開放,擴大人民幣使用范圍。從更多方面來說,無論是絲路基金還是亞投行等金融平臺,都是面向全球開放的投資平臺,借助互聯互通所創造的機遇,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金融平臺支持,為實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人民幣區域國際化保駕護航。
“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更是符合沿線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民心相通的社會基礎就是要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弘揚傳統的古絲路精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文化差異、價值觀念不同必定存在。我們必須通過加大文化交流,樹立良好的人民幣形象,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人民幣區域國際化是能夠帶給大家互惠互利的,提高各國認可度。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取得的成果已經有效。中國旅游業在不斷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更多人愿意中國了解中國文化與歷史,中國民眾也走出國門去了解其他國家歷史和文化。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從不斷探索,到如今取得的成果表明,“一帶一路”戰略對促進人民幣區域國際化有一定影響。為了驗證“一帶一路”戰略對人民幣區域國際化的影響,我們需要用實證來進行分析,證明這一結論的可靠性。就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為例,利用MATLAB軟件的季節性趨勢模型進行分析,通過實證分析MATLAB運行的結果,如圖1所示。

圖1MATLAB的運行結果
我們可以從圖1中看出,2012年6月份至2013年8月份15個月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月度數據走勢呈穩步增長趨勢。根據運行的結果,使用預測擬合公式,預測依據是對原始數據進行線性擬合,得到擬合函數。我們將預測得到的數據與實際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如圖2所示。

圖2 實際與預測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額對比折線圖
從圖2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實際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額基本上是大于所預測的結果的,并且相關性比較強,從實際出發,也就可以說明“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我們的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在不斷增加,與我們所預測的結果之間具有一定可測性,一定程度上說明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斷增加,從而促進人民幣區域國際化發展。
[1]建云.論“一帶一路”建設給人民幣國際化創造的投融資機遇、市場條件及風險分布[J].天府新論,2015,(1):112-116.
[2]雨露.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貨幣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2-24.
[3]于溯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研究[D].北京:外交學院,2016:21-14.
[4]胡海峰,武鵬.亞投行金融助力“一帶一路”:戰略關系、挑戰與策略選擇[J].人文雜志,2016,(1):156-167.
F83
A
1673-291X(2017)35-0124-03
2017-10-15
西安市2016年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一帶一路’戰略下人民幣區域國際化動力機制研究”(16PH04)
唐學學(1978-),女,江蘇宜興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從事應用經濟學研究。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