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婕
(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十堰442000)
醫院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及風險防范研究
陳文婕
(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十堰442000)
醫院財務風險的產生源于醫院內外部經營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對醫院財務收益帶來損失,導致財務活動結果偏離財務目標,甚至有可能引發醫院財務危機。因此,從分析醫院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入手,提出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措施,期望對規避或減小醫院財務風險有所幫助。
醫院;財務風險;影響因素;風險防范
財務風險是醫院不可避免存在的風險隱患,其影響因素既涵蓋醫院外部環境,又滲透于醫院內部經營管理各個層面,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院投資主體、利益關系也呈現多元化。為了強化對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有效管控,我國政府主要通過政策法規的途徑,從宏觀層面出發調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進而作用于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領域。尤其在醫療政策不斷完善的新時期,勢必會對醫院經營方式產生深遠影響,若醫院未能針對新醫療政策的出臺與實施采取應對措施,那么極易使醫院財務活動面臨一定風險,對醫院財務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負面作用。
醫院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并向社會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機構,這就使得醫療行業帶有特殊性,不能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經營活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具體包括:醫院開辟綠色通道,實施人道主義救援,有可能使醫院產生壞賬、死賬;臨床新藥研發速度加快,藥品有效期限即將到期,會增加醫院藥品款的支出,給醫院現金流量帶來壓力;醫院的固定資產規模大、價值高,但是變現能力較差,增加了醫院的流動資金風險。
隨著醫藥加成、以藥補醫機制的破除,醫院收入來源由原本的三個渠道變為財政撥款、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兩個渠道,增加了醫院經營風險,縮減了醫院效益空間,加大了財務支出。同時,隨著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醫院需要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身醫療服務能力,并且還要增加績效薪酬支出,以穩定醫務人員隊伍,避免人才流失。這些成本支出均會給醫院運營資金帶來壓力,易引發財務風險。
當前,部分醫院的內部管理體制尚不完善,尤其在財務管理環節仍然存在著管理水平偏低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產管控力度不足,經常出現資金短缺問題,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二是財務內部控制缺失,醫院未能全面落實內部約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科學決策制度,導致醫院在重大事項決策時缺乏必要的效益評估和可行性論證,盲目投資固定資產建設,造成資金浪費。三是財務監督流于形式,醫院內部審計部門未能履行財務監督職能,難以及時發現醫院財務工作漏洞,同時也無法保證醫院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醫院應當構建起一套相對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借此來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醫院應按照財務風險的特點,在監控財務管理和分析潛在財務風險的基礎上,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并充分發揮該機制在防范財務風險中的作用,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同時,醫院還應逐步加大對預警機制的研究力度,積極了解國家醫療衛生改革的動態,提升院領導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財務管理系統加以完善,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強化財務風險預警。其一,應當對本院的資產結構分布指標進行合理確定,根據資產的分類情況,對資產比例進行界定,并對現金流的具體分布情況進行把握,確保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其二,應對本院負債結構的分布指標進行合理確定,科學測算出相關的財務指標,如信貸規模、負債比率、資金流動比率以及融資結構等等。其三,應對薪酬結構進行合理確定,可按照投入產出率對薪酬分配比例進行計算。通過以上方面得到的財務數據進行數學建模,并進行對比分析,掌握整體財務情況,提出防范風險的有效策略。
為防止因投資決策失誤帶來的財務風險,醫院應當建立完善的科學決策機制。首先,在進行重大投資項目決策和大筆金額使用等事項時,由院領導班子共同對其可行性進行集中討論,并由財務風險預防控制小組利用各種技術方法進行預測評估,將評估結果提交給院領導班子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這樣就能夠避免憑借主觀或經驗決策引起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其次,醫院在進行基本建設投資時,通常都是以向銀行融資作為主要的融資手段,對此,醫院應當充分考慮融資的周期性風險,盡最大可能防止財務收支出現惡化情況的發生,因為一旦財務收支惡化,將會導致醫院面臨信用危機。再次,醫院在固定資產的投資方面,應對投資的長期性予以重點關注,為避免已有固定資產的投資風險。應建立相關數據庫,對這部分資產的收支及損益情況進行測算,從而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投資效益。
對于醫院而言,不合理的預算會導致運營資金增加,而合理可行的預算,則可使運營資金有所減少,由此能使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能力得以提升,鑒于此,醫院應進一步加大預算管理力度,對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借此來實現防范財務風險的目標。由于醫院的規模較大,內部的部門較多,很容易造成預算超標的情況。為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醫院應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財務部門則可按照醫院當前的運行狀況,對整體運營成本進行預算,并將預算結果報給院領導,經審批合格后,下發給各個部門。
醫院應構建起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理順財務風險管理流程,具體如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醫院要合理選擇風險處理策略,提高財務風險防范的科學化水平,具體策略如下:其一,可通過分散、分擔等方式,使醫院的財務風險由其他相關主體共同來承擔。如在投資建設方面,可多找一些投資方,使其與醫院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由此不但可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而且還可避免風險集中出現。其二,可將風險轉移出去,如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將原本應當由醫院單方面承擔的責任和風險,轉移給第三方機構,這樣可使醫院的財務風險大幅度降低。其三,醫院應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流程加以規范,并對相關程序進行完善,在風險預測的基礎上,對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行預判,進而編制合理可行的防控方案,最大限度規避財務風險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圖1 財務風險管理流程
審計監督在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確保審計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醫院可采取內審與外審相結合的方式。首先,通過內部審計對醫院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對比,從中找出財務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在此基礎上有依據地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以助于醫院防范財務風險。醫院應當制定合理可行的審計標準,以此作為內部審計人員開展相關工作的依據;同時,應培養一批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審計人才,借此來提升內部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防范醫院財務風險的發生。此外,內審部門應加強對醫院其他部門的審計監督工作,重點對各部門的會計報表、記賬憑證及賬本等進行審核,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借此來增強各部門的財務管理水平。其次,醫院應當在完善內部審計的基礎上增強外部審計力度,通過外部審計對醫院財務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在這一過程中,可使財務人員的行為得以規范,有利于降低徇私舞弊的發生幾率,并且能夠增強醫院財務報表的透明度,財務風險也會隨之下降。
總之,財務風險是影響醫院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有必要對醫院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識別影響醫院財務安全的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構建起財務風險防范機制,最大限度消除財務風險隱患,確保醫院財務活動合規合法化開展,提高資金利用效益,為醫院發展和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創建良好財務運行環境。
[1]唐明祥.關于醫院財務管理內控體制的建設和風險防范措施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12):132-134.
[2]馮麗.新時期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分析及防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98-99.
[3]張靜冬.基于現金流視角簡析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商,2015,(2):42-43.
[4]周曉燕.基層醫院財務的風險防范及管理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6,(1):23-25.
[5]陳小蘭.新醫院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管理的改進與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3,(5):64-65.
[6]康磊媛.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分析——基于醫院長遠發展的一些思考[J].現代商業,2013,(5):76-78.
F275
A
1673-291X(2017)35-0142-02
2017-05-08
陳文婕(1987-),女,湖北十堰人,經濟師,從事醫院財務研究。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