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開+邵世光+王玲
摘 要:由于生態環境被破壞及高校實習經費短缺等原因,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無法實現實驗教學的初衷。為適應當前人才培養對教學的需要,完善當前實踐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本文提出了一些符合教學實際的改革措施,并提出了關于構建課外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議。以期實現既能節約教學成本,又能培養學生對藥用植物學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藥用植物學 教學改革 野外教學
藥用植物學作為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的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教學在藥用植物學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課程在基本理論和實驗方面均涵蓋范圍廣泛,知識點龐雜,這使得藥用植物學課堂中的常規理論教學通常枯燥無味。為培養學生對藥用植物學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其準確認識藥用植物的能力,教學大綱中除要求進行常規課題教學外,還要求開設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外實踐教學。
一、藥用植物學野外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實驗教學
目前,我國開設藥用植物學課程的高校,其實驗教學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有些高校是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自高校開設藥用植物學課程以來,就一直沿用這種實驗教學方式。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通常是教師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且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生態環境被破壞
近年來,因全球氣候發生變化和人為破壞等因素,生態環境發生惡化。而森林被大面積砍伐、草原被過度放牧、荒地被過度開墾等,使地球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全球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這些使得大量藥用植物瀕臨滅絕,特別是一些珍貴的中藥材資源如人參、刺五加、銀杏、杜仲、天麻等,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為保護生態環境,多地出臺環境保護規定,禁止人為破壞、采摘野生植物資源,藥用植物學課外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當前很多高校已停止野外實踐專項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多在實驗室內進行,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3.實習經費短缺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業發展蒸蒸日上,隨之而來的是交通費、景區門票不斷上漲,高額的門票費用及交通費用使藥用植物學課外實習經費變得非常緊張。一些學校為節約教學成本,往往會壓縮藥用植物學課程的野外實踐教學學時。此外,由于學校缺乏青年教師師資培養專項經費,使得野外實習的帶隊青年教師師資力量不足。這一情況的產生導致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與教學成本支出和青年教師師資培養專項經費短缺出現了一定的矛盾。
二、關于課外實踐教學平臺選擇與構建的建議與設想
筆者所在學校藥用植物學實踐課程改革實施三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下面將以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改革為例,闡述建設野外實踐教學平臺的過程,并就平臺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利用校內豐富的植物資源推進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當前,大部分高校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通常采用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驗教學、野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學校可以建立課外實踐教學基地,采用課外實物教學法,在藥用植物學的理論教學中運用實物既形象又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可以彌補僅憑幻燈、標本等工具進行教學的不足。這種實物教學法將理論知識、實驗教學與野外實踐緊密相連,將藥用植物的顯微構造、形態特征與分類三個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目的。校園內擁有的豐富植物,如迎春花、石楠、黃楊、合歡、女貞、野艾蒿、何首烏、雞屎藤、爬山虎等,為教學提供了實物資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帶著課堂上的疑問進行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理論+實物”的學習方式既可以讓學生認識藥用植物,又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深化學生日后對課堂學習的藥用植物的理解。
第二,利用云臺山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建設實踐基地,完善“教、學、做”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云臺山位于江蘇省東北部連云港市,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如海州常山、野茉莉、翻白草、丹參、射干、接骨木、天南星、紫金牛、補血草、紫菜、海蒿子、靈芝等。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可以依托云臺山豐富的植物資源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任課教師一體化,是指以往理論課、實驗課、野外實踐教學需要三位教師,現在形成專業理論教師、實驗教師與野外見習教師一體化。教學場所一體化,即教學組織形式由傳統的“教室”+“實驗室”+“野外基地”向教室外實踐基地轉變,將理論教室、實驗課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融為一體。“教”“學”“做”一體化,由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轉向“學生看、學生想、動手做,教師據此進行講解,學生主動學”的良性循環,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
第三,應用“互聯網+”的思維推進藥用植物學信息化教學改革。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大學生群體中智能手機已經迅速普及,與此同時,很多網站開發了藥用植物學手機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教師可以在藥用植物學的實踐教學中加以應用。例如中國植物志網絡在線的使用,可以直接通過此系統查詢藥用植物的特征,學生在實踐課上對照實物能夠起到強化知識的作用,教師可借此引導學生自助、主動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各高校推出的精品課、資源共享課等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手機APP與微信公眾號等,錄入實踐課上拍攝的植物的莖等特征部位,就可以很快地檢索、識別植物,同時還可以通過藥用植物學相關的微信公眾號與訂閱號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藥用植物學的興趣。
三、小結
一直以來,高校對藥用植物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為主、實踐為輔”的方式。由于藥用植物學課程本身涵蓋的知識點多且雜,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理解和記憶,但是僅僅采用課堂教學的方法明顯是不夠的。課堂教學的“灌輸式”教學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保證較高的教學效率。因此,藥用植物學的教學需要改革,需要創建課外實踐的場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下疑問,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實踐場所,教會學生查閱植物分類檢索表,讓學生自己查閱不認識的藥用植物,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最后回歸課堂進行歸納總結。
參考文獻:
[1]歐麗蘭,朱燁,莊元春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
[2]邵世光.《藥用植物學》教學方法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
[3]楊香麗.“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藥用植物學及生藥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5(12).
[4]邱金東,湯昆,邱娜等.藥用植物學驗證性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探索[J].時珍國醫國藥,2008 (19).
[5]蘇秀紅,紀寶玉,董誠明.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之芻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0(7).
(作者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