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欣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談了在新課程指導下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高效課堂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有效教學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被提出并加以實踐了,主要的實踐者之一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結合我國現如今的教育來理解這句話,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指導,有效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兩者間的相互作用,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教師需要恰當地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以小學語文這一科目的特點為教學前提,制定適合小學生理解學習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教學計劃得到有效實施,使得課程教學效果得到雙倍提高,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指引著教學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學目標更是要在“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有所體現。在“知識與能力”層面上,主要是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領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語文應用實踐能力;在“過程和方法”層面上,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所體現的內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關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以盡可能少的 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 需要做到課堂氣氛融洽,課堂教學節奏緊湊,課堂收益高效。要實現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巧妙的教學設計,精煉、富有激勵 性教學語言以及合理調控課堂能力,從而促使小學語文課堂實現教學 過程最優化、教學效益最大化,學生收效最大化。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我是怎樣利用短短的 40 分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1、精彩的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我以猜謎 游戲一下子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了一個有趣、輕松、和諧的教 學氛圍,使學生樂學、愛學。
2、教學過程扎扎實實。耿我十分注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 充分的閱讀課文。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詞語的基礎上, 組織學生討論、 交流, 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 讓學生談一談葉老給 “我” 的印象如何?感悟葉老先生的平和,認真,給人春風拂面的感覺,在 小作者心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對肖復興以后的人生路產生深遠 的影響。整個教學內容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合小學生的思維 發展。 教學氣氛緊張而活潑、 熱烈而有序。 教師還善于引導學生思考、 歸納、總結。教學過程安排科學、合理,符合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小學語文的課前預習有以下特點:(1)小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語文課堂產生向往之情,而不是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課前預習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中增加對課堂和知識的期待,激發學習熱情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2)要讓學生將預習的結果展示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結果來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進而展開教學計劃。只有學生展示了自己的預習成果,才會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2、促進師生對話交流。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一向都是教師在講臺上一味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開小差等現象,教學質量很差。(1)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要進行改革。現如今的教育主體是學生,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出發點,要學會將學生放在一個平等民主的位置上,跟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其學習狀況,是否有哪里還存在疑問等。只有學會對話交流,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2)要引導學生學會對話交流,無論是師生之間,還是學生之間,都要多進行交流。課上可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彼此交流思想,共同解決問題;課下,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師生間的交流,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或者就學習狀態進行溝通,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指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得學生喜歡上語文。
3、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從懵懂到了解的過程,是一個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所謂“疑者覺悟,覺悟之機也;只有進行過覺悟,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生只有多提問題,才能多學習知識,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自古以來,好的教學課堂上從來都不會缺少問題的出現,問題可以讓學生積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思考。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中,教師課上還要做到學會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有效教學,這一舉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使得學生自主預習語文,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關鍵時刻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學生一起對問題進行討論,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