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萍
摘 要:中職教育是以職業技能和素質為核心基礎,通過基礎素質教育、德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新《綱要》中對學前教育觀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為為依托,對于幼教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和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使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積極探討、互動發展和能力培養的良好關系,依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整體規劃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個性化、獨立能力的培養,適應職場環境要求,以打造富有專業性、實踐性的個性化培養過程。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 教師培訓模式 構建
1、中職學前專業教師的學習特點
1.1學習目的明確,直指實際崗位需求
課程設置、學識分配、教材的選擇及編制、理論與操作技能之間的比例、對口升學與就業之間的側重等等,都是教師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培訓給中職學前教師提供了一個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專業發展性的學習機會,很好地把實踐和學習結合了起來,學習成為工作中的一個部分,實踐中的諸多問題又在學習中得到解決。
1.2學習的意愿和社會需求緊密相連
中職學校受社會環境和相關政策的影響較大,許多學校都處于不斷的轉型之中。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一些學校是近些年才開始設置的,部分教師轉崗而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培訓,平時也沒有機會從繁重的課業重抽身出來自我提高。還有一部分教師在崗多年,知識老舊落后,沒有機會更新。因此,為順應專業的發展趨勢,中職學前專業的教師普遍具備極強的內驅力。
2、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2.1培訓內容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受訪教師普遍認為培訓內容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實踐環節太少或流于形式”,“培訓缺少有針對性的分層”,“缺乏前沿性理論的介紹”等。以往研究也表明,幼兒教師培訓在內容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此外,培訓過于理論化也成為阻礙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因素。訪談中亦有很多老師認為培訓內容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可操作性較低。可見,提高教師培訓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同時注重前沿理論的培訓,應成為今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培訓內容設計的主要走向。
2.2培訓的形式方面
目前的培訓大多采取集中講授的形式,忽視教師參與的主體性,參訓教師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很少有與專家、優秀教師進行討論、交流的機會。調查顯示,排在首位的培訓形式是“外出觀摩”(累選頻數222);其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希望的培訓形式是“名師指導”、“園所交流”、“聽課評課”“專家講座”,其累選頻數都在160~200之間。只有改變我們對教師的培訓方式,教師才會改變她們對幼兒的教育方式。這就有必要突破原有的培訓模式,充分創設自我主導的培訓情境。
2.3培訓效果方面
在培訓效果方面,在調查“受訓歸來將所學理念、知識與技能應用于工作實際的情況”時,只有18.8%參訓教師認為“絕大多數都能應用”;而70.2%的參訓教師則認為“只能應用一部分”。甚至有10%的教師認為“根本沒有應用”。存在問題方面,參訓教師普遍認為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缺乏與中職學校實際需求的緊密結合”,以及教學目標的指向,即“升學與就業之間的沖突”。六、構建中職學前專業教師培訓模式要真正提高培訓質量,不僅保證學員在培訓過程中能夠學有所得,并且能夠為將來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具備持續的學習的能力。構建一個開放的新型培訓模式勢在必行。該模式可以被概括為“校內外培訓相結合+入園頂崗實踐+自我學習”于一體的培訓模式。
3、校內培訓要滿足參訓教師個性化的培訓需求
3.1多層面的基礎理論
通過分析2011年度承擔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國培任務的8個基地的培訓方案可知,針對于理論方面的培訓大多流于形式,模式也較為單一,多數以專家講座為輸入渠道。而許多學員表示自己在基礎理論方面存在著匱乏并有提升的需要。扎實地做好理論模塊的培訓,一方面彌補一些教師在入職之前相關教育教學知識的空白,另一方面則系統地幫助學員梳理知識體系。讓大家了解國內有關學前教育發展的方針與政策,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內容及開展教育研究的步驟和方法。開設的課程既要有理論層面的,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內容解讀、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教師專業標準、課程與教學論等;又要有涵蓋實踐層面的,如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幼兒教師語言表達技巧、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還應包括專題研討的內容,如國內外學前教育動態、兒童心理問題的診斷與矯治、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等。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要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授課模式,即教師要先設計一些基礎模塊,采用集中講授的方式,讓學員都能夠接觸到先進的中職學前教育的理念、方法;再根據培訓學員的實際需求,設計不同角度、層次的選修模塊,讓學員自選所需,采用分小組授課的方式,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其自身的不足加以充實提高,從而提升理論教學階段的效用性。
3.2創設自我主導的培訓情境
現行倡導的培訓模式正逐漸由單一培訓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轉移,傳統的課程式培訓無法滿足中職教師的培訓需求,要做到工學結合,除了以培訓任務為導和以專題形式的授課外,還需要更多地考慮學員的自主性。只有充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切實發揮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培訓才能不流于形式,真實而有所收獲。首先,課堂內可采用“反思+行為跟進”的方式。打破課程式培訓中的密集課程安排,在每個教學專題結束之后,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學員自我反思,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消化新知識;鼓勵學員進行討論,對發現的問題采取行為跟進的策略,在行動中改進,從而促進自身的不斷完善和進步。其次,聽課及試講環節采取“借鑒+創造”的策略。每位學員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鼓勵他們在聽取公開課的時候嘗試借鑒一些優秀教師的顯性教育行為,體會優秀教師的隱性教學魅力;在試講環節中,模仿并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創造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活動。最后,提升自身素質中運用“學習+目標激勵”的方法。在培訓之初,就需明確培訓目標,并在調研的基礎上,為每位老師量身定做一套培訓規劃,甚至是職業生涯規劃,讓培訓變成有目標激勵的學習,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對教師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對我國教師培訓體制提出了改革要求,這既需要政府的法律保障與社會支持,也需要教師培訓機構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培訓模式。只有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完善培訓體系,構建多樣化的培訓模式,結合實際開展富有實效性的教師培訓,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晶,寧永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11-115.
[2]李會萍.試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J].成功(教育),2011,04:96.
[3]柳倩.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園本培訓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8,12:22
-25.
[4]杜宇.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01:45-
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