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海東
摘 要:近些年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高職生畢業后就業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輔導員在了解高職生的就業觀念和思想動態的前提下,運用掌握的就業知識,有的放矢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學生的就業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 輔導員 就業
近些年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高職生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輔導員在了解高職生的就業觀念和思想動態的前提下,要運用掌握的就業知識、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強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學生的就業素質。
針對現實工作中主要開展的幾項內容,在此談談具體的方法。
一、職業生涯教育
從高職生入學開始的職業啟蒙、心理引導到尋求職業的指導,直至順利就業,都是輔導員對高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的內容。可以說,輔導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貫穿了學生在校的全過程。
(一)培養職業價值取向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取向。正是由于這種種的差異,輔導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自身的職業價值取向,將有助于學生將來把精力集中于更加重要和有益的事情上面。
(二)重視職業實踐
1、倡導學生前往招聘會現場感受
親歷人頭攢動的招聘會現場遠比一則招聘新聞中報道的熱鬧場面具有說服力。在現場觀察用人單位對學生的面試,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超前、理性的思考。
2、提倡在社團活動、勤工助學、實習的環節中積累經驗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作為輔導員,僅僅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已遠遠不夠。建議學生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適當參加自身感興趣的社團活動、勤工助學以及校內外的實習,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水平,熟悉按勞取酬的工作方式,并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從而加強自身在職業生涯中的適應能力。
3、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探索
輔導員對于創新意識強、專業水平出色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多參加校園內外的創業大賽,引導他們運用專長、特長,進行項目開發、專利研究,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增加對社會的認識,以此規劃出職業生涯的第一稿藍圖。
(三)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變化與調整
影響學生自身職業生涯設計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輔導員對學生的職業啟蒙需要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學生不斷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評估和修訂,并調整前進的步伐。
二、心理輔導
(一)對求職中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輔導員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多,引導學生主動走出心理誤區,排除心理障礙,有利于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去開拓自身的職業生涯。
1、“這份工作我做不好”——自卑心理
作為輔導員,首先要給予有自卑感的學生以正確的評價,糾正其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他們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這對恢復學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揚長補短,尋求成功的經驗,增強自信,有效克服自卑感。其次,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別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這個任務我一定能完成得好”等。
2、“單位不要我怎么辦”——焦慮心理
要學生克服焦慮的心理,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克服擇業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因為失敗的體驗會在某種程度上強化沮喪、憂慮的情感。建議學生通過客觀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設計求職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的勇氣,這也會減輕心理焦慮的程度。
3、“他找的工作不能比我好” ——嫉妒心理
嫉妒心實質上是一種自私的表現,需要輔導員加強學生的自我修養,提高道德水平,一要真誠待人,二要學會愛人。教導學生如果體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過自我意識的控制與調節,及時把這種不良意識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
4、“我恨不得今天就找到滿意的工作” ——急于求成的心理
輔導員要引導學生認清楚競爭是當今社會的—大特點,而競爭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使就業難度增加,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者,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找工作也不例外,甚至是需要更長的過程。
5、“我一定要找這樣的工作” ——盲目攀高心理
輔導員在這方面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理性地進行分析,看看什么樣的行業或單位既可以學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專長,而不是盲目尋求熱門行業。
(二)協助學生實現社會角色的轉變
在與用人單位初步達成意向后,學生面臨從高職生的身份向社會職業人員的一個關鍵性轉折,輔導員協助學生進行社會角色的轉變,將有利于他們正確地踏上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1、增強自主意識
輔導員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要引導學生增強自主意識,講求獨立工作、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畢業后角色轉換時,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能夠順利地渡過對社會的不適應期。
2、提高社會責任意識
輔導員應教導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要以一個職業人員的評價標準來對自身提出要求,必須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社會責任意識。
三、就業知識與技巧輔導
(一)就業知識
就業是學生在讀期間經歷的最后一個環節。這其中需要經過一個相對固定的程序,也因此會涉及到一些專門的名詞。
1、就業協議書
就業協議書一般由國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區就業主管部門統一制表,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也是學校編制就業計劃和畢業生派遣的依據。
2、報到證endprint
報到證的全稱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由教育部直接印制,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簽發,列入國家就業方案的畢業生才能持有的有效報到證件。畢業生對報到證要妥善保管,不論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毀的報到證一律作廢。
3、戶口和檔案
戶口和檔案是證明畢業生身份和經歷的重要材料。學校一般是以就業協議書為依據來制訂畢業生就業方案,然后再根據就業方案來遷移畢業生的戶口并投寄畢業生檔案。
根據教育部等部門的規定,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與去向的高校畢業生,經本人申請可將戶口和檔案保留在學校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其戶口和檔案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超過兩年仍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將其在校戶口及檔案遷回其生源所在地。
(二)技巧傳授
1、求取材料的準備
準備求職材料的直接目的是為了使用人單位能夠對學生感興趣,增加了解,最終錄用畢業生。由于用人單位最初是通過求職材料來了解求職者的,因此求職材料的好壞,關系到求職者能否引起用人單位的重視,它對用人單位是否把求職者作為可能的人選并決定與求職者進一步接觸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求職材料一般包括:個人簡歷、推薦表、自薦信;相關證書及成果證明材料等。
2、筆試、面試的準備
(1)筆試
筆試主要適用于應試人數較多,需要考核的知識面較廣或需要重點考核文字能力的職位。
(2)面試
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認為,僅僅從檔案、成績單分析,已無法判斷他是否適應一個行業的需要。即使通過筆試仍無法獲得求職者的直觀、有說服力的材料,因此許多單位在決策錄用時以面試為主。
面試前,畢業生要了解招聘單位的基本情況,確定求職目標、分析可行性,要做好心理與知識的準備,注意面試時的儀容與服飾、禮貌與儀態。
我認為,只有做到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并擁有高度戰略眼光和較強學習能力的高職生,才能在就業道路上走出一片天。同時輔導員在這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
參考文獻
[1]徐獻紅,加強職業生涯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J],經濟師,2007,8:52~53.
[2]鐘永強;雷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研究[J],科技信息,2010,5:25~26.
[3]艾美芳,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04:225~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