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偉
摘 要:總結分析錢塘江灌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分析測算工作與灌區發展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十三五”期間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工作的測算任務、職責分工、工作要求、經費安排等建議,供決策者參考。
關鍵詞:錢塘江灌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探討
中圖分類號:S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11-0075-02
1 概況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以下簡稱“系數”)是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目標的一項重要指標,列入浙江省“五水共治”考核任務等。因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政區劃調整,錢塘江灌區由原來一個行政區域(蕭山區)調整為三個行政區域(涉及蕭山區、濱江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大江東”))。其中蕭山區灌片主要分布在中東部;濱江區灌片灌溉面積較小,分布零星;大江東灌片主要分布在東部圍墾區,灌區內土地面積約占353:72:420平方公里。
錢塘江灌區是杭州市唯一的大型灌區,設計灌溉面積72萬畝,為典型的平原型灌區。灌區內由兩級提水灌溉,先從錢塘江提水引入灌區平原河網,再由第二級機埠分散提水至農田。2013~2016年,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均為蕭山區承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政區域調整,同時系數測算工作要求深入細化,灌區的發展對系數工作產生較大影響,本文著重探討灌區發展給系數測算帶來的影響,如何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精準高效地開展灌區系數測算、研究提出工作思路。
2 灌區發展過程中對系數測算的主要影響
2.1 經濟社會發展占用土地.
根據杭州“城市東擴、跨江發展”的整體發展戰略,杭州由“西湖時代”邁入了“錢塘江時代”,一大批建設項目的開工,眾多企事業單位和高校院所的搬入錢塘江兩岸,大批商住樓盤的投入使用以及沿江景觀的大規模改造提升,要占用大量土地,使得灌區內有效灌溉面積減少。
2.2 沿江水利工程管理職能重心轉移
灌區內河流眾多,河網密布,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污染、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加之平原河網普遍具有的河道平緩、水面比降小、水體流動性差。因此,沿江一線泵站提水或引水用于改善水環境,使河道流動性功能明顯增強,使河網水質明顯好轉,城鄉河網水功能區達標率明顯提高,城鄉水生態、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蕭山區錢塘江灌區管理處每年為灌區調節水量達16億立方米左右(調節水量不包括濱江區、大江東配水量。根據《2013-2016年度蕭山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分析報告》,錢塘江灌區每年農業用水量2.2億立方米左右,占14%)。
2.3 灌區糧食種植面積減少
因城市建設需要,錢塘江灌區范圍內新建了空港新城、瓜瀝新城、空港新城、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商業中心等等,均成為大型商業、居住等綜合活動中心。使得處于該處的土地被分割。
錢塘江灌區糧食作物主要有春糧、水稻(早稻、晚稻)、大豆、雜糧等,根據《浙江省農業用水定額》(DB33/T 769—2009),該類作物為主要耗水作物。根據《杭州市蕭山區統計年鑒》(2004-2015年)數據顯示,對比2004年,2014年,糧食種植面積(包括大豆)減少25%,總產量減少24.9%;水稻種植面積(包括早稻和晚稻)35%,總產量減少30%。并且畝產并未大幅度提高,對比2004年,2014年早稻畝產僅比2004年提高了8%,晚稻提高了9%。
2015年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推進現代灌區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可見灌區在保證糧食安全穩定是起到相當大作用的,但目前錢塘江灌區實際在糧食生產上大幅度減少。
3 灌區系數測算體系探討
為進一步做好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分析工作,杭州市水利部門組織開展了錢塘江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測算方法及管理體系研究,通過對灌區范圍、農業水費收取、水利設施及管理單位、實際灌溉面積、作物種植結構變化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并圍繞“外合內分、依管定責、獨立測算、成果共享”的原則,結合2013~2016年度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分析工作實際,對“十三五”期間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工作進行探討。
3.1 測算任務
錢塘江灌區分為蕭山灌片、大江東灌片、濱江灌片。因濱江灌片灌溉面積較小,不單獨開展系數測算工作。
3.2 系數目標
經蕭山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測算,2016年末錢塘江灌區系數為0.5834。根據《杭州市林業水利局等11部門關于印發<杭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杭州市林業水利局關于下達2020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控制目標意見的函》要求,至2020年末,蕭山區(含大江東灌片、濱江灌片)系數目標值為0.597,大江東系數目標值為0.595。
3.3 職責分工
蕭山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錢塘江灌區蕭山灌片系數測算工作,并將錢塘江灌區大江東灌片的系數測算成果和濱江灌片年度農田水利建設情況和用水量進行匯總,最終形成《錢塘江灌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分析成果報告》。
大江東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錢塘江灌區大江東灌片的系數測算工作,編制《錢塘江灌區大江東灌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成果報告》,經審查后報杭州市農村水利管理總站,抄送蕭山區農機水利局。
濱江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引、排水總量匯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理年度成果等相關數據整理分析工作,經審查后報杭州市農村水利管理總站,抄送蕭山區農機水利局。
杭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指導開展系數測算工作,協調各相關單位組織實施,審查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成果。
3.4 工作要求endprint
3.4.1 典型田塊選擇
根據《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分析技術指導細則》要求及錢塘江灌區灌溉面積,蕭山區和大江東應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工程設施、管理水平、水源條件等條件選擇典型田塊數量不少于6處。
3.4.2 設施建設維護
2017年3月前,蕭山區、大江東應完成《灌片系數測算分析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做好量水設施建設、已建量水設施維護等工作。其中大江東宜對灌片原有量水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推薦使用自動化量水和人工輔助觀測相結合的方式。量水設施建成后,須按照《灌溉渠道系統量水規范》(GB/T21303-2007)、《灌溉水利用率定測定技術導則》(SL/Z699-2015)等規程及時進行率定。
3.3.3 中間數據報送
按照《灌溉渠道系統量水規范》GB/T21303-2007等有關技術標準的要求做好基礎數據的觀測,蕭山區、大江東及時將觀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對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在剔除的同時要查找原因、改進觀測技術水平、形成分析報告,并對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科學性負責。中間數據應與“水資源三級信息系統”中相關數據相銜接。請蕭山區、大江東每月將灌片用水實測數據、分析報告(上報時段為4月-11月)報杭州市農村水利管理總站,上報時間為次月的第一周前。
杭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將于每年6月、10月抽查各地系數測算情況,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量水設施運行情況和臺賬資料。蕭山區、大江東系數測算責任人在平時要注意積累有關材料,為年度檢查、考評做好準備。
3.5 經費安排
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投入,蕭山灌片、大江東灌片每年安排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不少于5萬元。系數測算分析工作經費由當地籌措,測算分析、設施建設和觀測人員經費可在水資源費、農水資金、灌區改造資金、市級“一高五小”農田水利項目等相關經費中列支。
4 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錢塘江灌區存在管理單位眾多、土地被大量建設占用且分布零碎、糧食產量降低等客觀事實。通過明確錢塘江灌區系數測算方式和責任單位,即由大江東、蕭山區分布在所屬行政區域內開展系數測算工作,濱江區提供相關資料,在每年年度由蕭山區進行匯總的模式。系數測算成果由各個相關單位共享,這種實施方案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杭州市水利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373-374).
[2] 高峰,趙競成,許建中.灌溉水利用系數測定方法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4,23(1):14-20.
[3] 汪富貴.大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的分析方法[J].節水灌溉,2001,(6):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