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梅 官淑珍 魏文彬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護理模式對胃癌患者術后化療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胃癌手術治療患者87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48)與對照組(n=39),兩組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不同護理模式,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給予優質護理模式,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毒副反應、化療耐受性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結果:觀察組患者12周化療完成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發生率及癌因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QLQ-C30量表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能提高化療耐受性,減輕化療毒副反應,提高化療期間患者生活質量,在患者化療期間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 優質護理; 胃癌; 化療; 應用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137-03
胃癌手術治療患者多給予化療以預防術后復發,惡性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力會不同程度降低,加上手術創傷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化療效果會受到嚴重影響[1],為此本文在傳統護理干預基礎上介入優質護理干預,期望通過該護理模式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生活質量,現將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胃癌手術治療患者87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術前都未見遠處轉移,TNM腫瘤分期都低于Ⅲ期,患者術后生存時間都大于6個月,按照患者年齡、TNM分期及癌癥類型等基線資料分層,隨后以隨機數字表法將87例患者分成兩組。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兩組術后化療以預防復發,化療期間兩組給予不同護理模式,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優質護理,具體護理干預方法包括:(1)成立護理小組,成立由年資護士、臨床醫生組成的優質護理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討論具體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評價標準[2-3];(2)護理方案制定,優質護理小組查閱化療護理國內外文獻和臨床資料,分析各種護理模式的優缺點,總結化療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制定護理質量評估方案[4-5];(3)方案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預、毒副反應護理、飲食生活護理,心理護理,護士在化療期間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開展各種類型的講座或學習班,告知患者化療對于預防術后復發的重要性,同時講解化療藥物的種類、具體使用方法及可能產生的毒副反應等,為減輕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和不安心理,可將筆者所在醫院以往化療藥物治療成功的患者作為案例講解,通過成功案例的心理暗示作用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能以健康積極心態面對化療[6];(4)毒副反應護理,化療藥物產生的毒副反應是患者抵觸化療的重要原因,這些毒副反應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為減輕毒副反應對患者的傷害,要教授患者正確預防、處理化療藥物毒副反應的措施,如指導患者進食后及時漱口、多飲水,可降低口腔潰瘍發生率,發生口腔潰瘍者可涂抹冰硼散,化療期間給予昂丹司瓊可減輕胃腸道反應,頭皮冷敷可減輕脫發癥狀[7];(5)飲食生活干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能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因此應辨證選擇易消化、清淡、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既保證患者營養需求,也可減輕對胃腸道刺激,為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營養,可多進食優質蛋白質和水果蔬菜,對于胃腸道反應嚴重者,應以易消化食物或流質食物為主,規律的作息時間對患者化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為此要求患者保持高質量睡眠,保持室內合適溫濕度,盡量避免從事易引起心情緊張和情緒波動的活動[8];(6)運動護理,適量運動可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消除緊張的心理情緒和壓力,依據個體化情緒確定具體運動量,適宜的運動可放松肌肉、愉悅身心,亦可增加外周血液循環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加胃腸蠕動預防便秘[9]。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毒副反應及化療耐受性的影響,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化療耐受性主要是比較完成12周化療的患者比例,完成比例高說明化療耐受性高,以此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對化療耐受性的影響[10]。分別于化療6、12周后,采用簡明疲乏量表對癌因性疲乏進行評價,該量表分別從一般活動、行走能力、與他人關系等共計九個維度進行評價,各維度評分在0~10分,評分越高說明癌因性疲乏對患者日常生活越嚴重。參考化療藥物急性或亞急性不良反應(NCIC-CTG)標準,比較兩組連續化療12周后毒副反應發生率,該標準毒副反應分為血液學毒性和非血液性毒性兩大類,各種毒副反應按照嚴重程度分為0~Ⅳ級,通過比例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化療安全性的影響[11]。術后化療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嚴重,為比較不同護理模式對術后生活的影響,本文使用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價術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價指標分別隸屬于功能模塊和癥狀模塊,各指標最高評分為10分,最低評分為1分,評分高低與生活質量呈現正相關[12]。參考癌癥患者對護理質量的關注點,筆者所在醫院自行設計了滿意度問卷表,采用一對一發生指導患者填寫問卷表,將患者易于理解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納入問卷調查中,調查結果由專業人員負責最終評級和分類。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2.1 兩組化療耐受性及癌因性疲乏評分比較
觀察組中完成12周化療患者47例,化療完成率為97.9%(47/48),對照組完成患者34例,化療完成率為87.2%(34/39),觀察組化療耐受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6周后,觀察組癌因性疲乏評分(3.71±0.34)分,對照組癌因性疲乏評分(4.96±0.38)分,化療12周后,觀察組癌因性疲乏評分(5.62±0.49)分,對照組癌因性疲乏評分(6.53±0.41)分,觀察組各時間點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化療期間的毒副反應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QLQ-C30量表各項評分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3 討論
手術切除是治療早中期胃腸道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但術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和術中腫瘤細胞脫落,極易導致術后惡性腫瘤復發,為預防術后復發患者需給予術后化療,手術創傷加上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和不良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化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為此,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在術后化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優質護理模式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理念上發展而來的新型護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要求護理人員在強化基礎護理基礎上,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和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最終表現為在護理行為和思想觀念上處處為患者考慮,一切護理活動圍繞患者需求開展,確保整體護理質量不斷提升,因此,具體護理工作中要將護理質量與臨床實踐、患者意愿有機結合起來,控制服務成本,優化護理工作流程和措施,在此基礎上應以現有確鑿的臨床資料和科研成果為證據,發現和尋找實際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查找弊端和漏洞存在的原因和實證,最終用實證指導、修正護理行為,實現護理質量的全面改進和提高[13]。本文優質護理應用結果顯示,觀察組完成連續化療的患者比例更高,但化療導致的毒副反應發生率更低,對毒副反應良好的控制效果確保了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優質護理模式之所以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源于該護理模式能提高護理人員參與醫療干預的積極性,進而能更全面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臨床護理工作變得有據可依和更具針對性,從而減少以往護理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14],同時,循證護理模式可有效轉變護理人員定式思維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實際情況、愿望和價值觀,進而有效改善護患、醫患關系,對于提高患者接受化療的耐受性和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1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在提高化療耐受性的基礎上,能保障術后化療效果,同時,化療藥物毒副反應發生率的降低,更好的改善了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其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治療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章蓮,李莉,蔡艷,等.胃癌術后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方案輔助化療的毒副反應護理[EB/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6):3267-3268.
[2]劉珍珍.探討優質護理在胃癌患者中臨床應用及效果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1):36-38.
[3]院紅平.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9):154-156.
[4]丁薇,鮑婷婷.協同護理模式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的影響[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6,8(3):208-210.
[5]何英,曹明明,趙靜霞.優質護理在胃癌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35):102-103.
[6]魏東華.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胃癌術后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69-72.
[7]呂榮香,黃正桃.護理干預對中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毒副作用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5):27-29.
[8]李巖.胃腸道腫瘤術后患者體腔熱灌注化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9):128-129.
[9]謝春梅,黃文高,劉淑珍,等.整體護理對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腹腔熱灌注化療的療效分析[J].消化腫瘤雜志,2014,6(2):96-99.
[10]李宏偉.對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151-152.
[11]馮毅,黎靜.連續護理措施對胃癌患者術后圍化療期不良反應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4):468-471.
[12]王大麗,趙淑萍.護理干預對術后應用順鉑化療輔助治療胃癌患者癌癥疲乏及存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0):2459-2461.
[13]王哲.紫杉醇注射液治療胃癌術后患者的優質護理措施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1):142-143.
[14]張文秀.優質護理在胃癌手術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19):1861-1862.
[15]郭宏.優質護理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治療,2015,20(3):301-302.
(收稿日期:2017-07-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