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摘要: 鑒于新課改對于評價體系的高要求,所以建立適合于新課改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很有必要,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兩個主要方面。在新課改背景下,以往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而多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美,無疑是他們學習的推動力。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評價體系;贊美
評價是對對象的價值所做的系統性調查,是事實描述和價值判斷的過程。新課改獨特的價值追求決定其對評價有以下幾點要求:從評價的職能上看,注重形成性評價。強調從“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轉向“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要讓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評價的主體上看,注重評價的民主性,突出自我評價的作用。強調提高評價對象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改變以往忽略自我評價的“專制”狀態;從評價的內容上看,注重內容的全面性。強調基本知識、操作技能、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意識等的全面評價;從評價的方法上看,注重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結合,突出定性評價的作用。強調評價的彈性與適用性,為了真正促進人的發展,必要時可以犧牲評價的精確性與嚴謹性;從評價的過程上看,注重評價的可適性。強調尊重、正視對象之間客觀存在的水平差異,針對不同的對象選擇合適的評價類型;從評價的結論上看,注重評價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倫理性。評價結論的提出要全面、慎重,竭力從保障學生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
鑒于新課改對于評價體系的高要求,所以建立適合于新課改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很有必要,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兩個主要方面。在新課改背景下,以往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而多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美,無疑是他們學習的推動力。
一、學生評價的改革與完善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是新課改對學生評價的總體要求。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可以從方法上改變原有的評價行為。
(一)測驗方式的轉變
以前考試傾向于“測什么”和“怎么測”,現在我們應該賦予其以新的職能和意義。
1.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求知行為,追求探索與進步的過程狀態。新課改力求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因而測驗的目的不再只是要測得學生習得了多少知識,而是要檢視他們究竟達到了何種程度的學習能力,并通過測驗促進這種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2。注重多樣性答案?,F實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完全有可能從不同的視角來提出、分析、解決同樣的問題,從而得出不同的答案。由此,應從單一、固定、標準的統一性答案轉向多元、開放、合理的多樣性答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必要時給予贊美之詞。
3.注重現在、未來。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更好地將測驗的預測功能體現出來,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質量逐步提高的基礎,為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學生特長的優良發展提供依據,從“完成型”教育轉向“發展型”的教育。
4.注重認知、情感并重。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感的認識。不能以分數評定一個學生的好壞,要形成多遠的評價模式,對于那些學習不是很好,但是個人品質非常好的學生也要及時遞上贊美之詞。
(二)突出交流方法的作用
良好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評價者取得學生的信任,并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語言、文化以及相關背景等,是適應新課改評價要求的一種良好方式。在交流的過程中,應該以日常的對話形式營造融洽的氛圍;用適合對象的、清晰而明了的語言提問;盡可能使用簡單詢問;避免反駁和盤問對象;不要暗示對某一問題的回答,不要表示偏愛或期盼;對象若對某一話題感到威脅,則應換一個話題;不要連續問許多“是”或“不是”的問題;不要經常更換交流話題,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多給孩子鼓勵與支持。尤其語文教學的答案不想數學那么固定,更要鼓勵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具體情境創設出新的學生評價方法,對建立適應新課改的學生評價體系是一種較好的嘗試與補充。例如:課堂記錄卡(學生自我評價的一種形式)、即時評語、角色扮演等。學生評價的改革,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在學生評價主體上,也不再局限于學校及教師。合理的學生評價要注重社區、家庭的力量,以形成家校聯合的學生評價模式。新課程的評價體系是新課改的關鍵和靈魂,它決定和指引著新課程改革的成敗和方向。它是系統而復雜的、也是變化和探索的!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體系確實更完善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渠道多了,考試不再是唯一的法寶;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標準也變了、多了,分數不再是唯一的命根了。
我覺得,新課程評價體系改革也是人性化的。
詩人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龔自珍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難道如今社會不也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嗎?
二、教師評價的進步
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了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教學是師生間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教師放下尊嚴的架子,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做朋友,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師生間的關系是和諧、民主、平等的。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對給予學生贊美的言辭,鼓勵他們的自主合作學習;更要與學生形成朋友的關系,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流露出的問題。
(二)注重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與效果。全過程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會給學生一個壓力和動力,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梢栽诎嗌辖⒁粋€趕超檔案,記錄那些進步明顯的學生,形成有序競爭的班風。
(三)關注主體互動,公開評價過程。評價過程全程開放,不以教師一人評價定結果,將學生之間的評價也納入評價之中,新課改中,教師不是獨裁者。
綜上所述,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贊美又是教學評價體系中對學生非常有效的一種肯定,所以教師應該多多對學生給予肯定,為孩子們的理想插上贊美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