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學困生”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注和幫助,本文指出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學習障礙在于缺乏思維邏輯、主動性較差和能力不均衡三個方面,教師需重視“木桶理論”,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學困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而實現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開始深入幾何和代數的學習,數學內容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加深,需要學生具備數學思維,掌握數學方法,有些學生本身就沒打好數學基礎,到了初中階段就開始“掉隊”,成為了“學困生”,而數學學習又直接影響著學生物理、化學學科的學習,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提高。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學習障礙
(一)缺乏邏輯及論證思維
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需要學生學會計算和論證,并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部分學生沒有形成相應的數學邏輯和論證思維,不僅不會分析題干,也不會提取和應用已知條件,更不用說解題了。這部分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對數字、圖形和數學知識的應用都不敏感,知識學習越深入,遇到的學習障礙也就更多。
(二)倦怠學習懶于思考
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懶惰、倦怠的狀態,學習時懶于思考,態度不端正,直接影響其知識體系的形成。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的知識和小學數學的知識關聯度較大,屬于承上啟下的部分,掌握這些知識對于后面幾何和代數知識的學習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學生對有理數、平面圖形、立體圖形都掌握不清,之后的學習更加困難。
(三)數學能力不均衡
初中數學代數和幾何在思維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不同,而代數中的函數、方程、開方等計算方法也不一樣,學生在學習時會出現知識掌握不均衡的現象,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喜歡幾何圖形,在平面和立體圖形思維方面能力較強,但是在函數方面的解題能力就較弱,有的學生則相反。而很多“學困生”都是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弱勢都有全面的了解。
二、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教學策略
(一)設置情境,構建生動形象的課堂
初中數學教師往往存在理論和抽象知識教學的誤區,過于重視解題能力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而實際上數學知識和生活情景有密切聯系,例如“方程”的出現也是為了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置來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困生”對數學的興趣。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為例,可以將生活購物場景融合到教學中,比如,小明的媽媽給了小明100元,除了必須購買的肥皂(5元)、衣架(10元)、衛生紙(25元)之外,剩下的由小明自由支配,小明想購買巧克力(4元/塊),請問小明還能購買幾塊巧克力?這時可將所求的答案設為x,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到了“二元一次方程”教學時,仍可采用同類型題綱,要求小明要用剩下的錢購買巧克力(10元/塊)、作業本(5元/本),在至少買1塊巧克力的情況下,可以有幾種搭配方法?那么可設巧克力的數量為x,作業本的數量為y。通過類似情境的構建,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可以更加輕松。
(二)以生為本,開展分層教學
隨著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入,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也逐漸拉大,教師應正視這種情況,并基于這種差距開展分層教學,一方面確保班內所有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學困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更多拔高性的學習內容。以“數的開方”教學為例,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數學“學困生”而言掌握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在練習題的設置上形成分層,確保一部分練習題都是基礎性的題目,如4的算數平方根是什么?在2,0,—23,44.1中,有平方根的數是哪幾個,分別指出;這類題目比較簡單,學困生做起來可以鞏固基礎知識,還可以增強學習自信;而更有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學生進行選做。
(三)定期測評,“一對一”難點突破
初中數學“學困生”有很多是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跟不上進度才逐漸產生放棄心理的,因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隨時的關注和定期的測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是在哪一知識點遇到了困難,然后再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學習難點的突破。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函數時遇到的困難比較多,教師可以在復習課中,重點組織函數的回顧性學習,并將一些疑難點專門拿出來進行總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每個學生制定額外的“重難點攻克計劃”,給學生普及“木桶理論”,讓“學困生”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強化自己弱項,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另外,在彌補學習不足時要循序漸近,從思維方法入手,逐漸提高學習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較多,在幫助“學困生”時,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再采用一些恰當的教學方法,鼓勵“學困生”加強學習,采取“一對一”及分層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幫助“學困生”攻克學習障礙。
參考文獻:
[1]預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分析和補救教學策略研究[D]. 孫靜.上海師范大學?2016
[2]初中生地圖學習障礙的歸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 梁瑋.上海師范大學?2016
[3]初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及教學對策研究[D]. 莫作昌.廣西師范大學?2016
[4]初中階段英語學習障礙學生心理特征初探[D]. 劉婷婷.貴州師范大學?2016
[5]初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解題過程及補救教學的個案研究[D]. 李聰.重慶師范大學?2016
[6]《課標》背景下立體幾何學習障礙的調查研究[D]. 池國升.福建師范大學?2016
[10]高一學生對數函數學習障礙及其成因的調查研究[D]. 徐冰.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唐耀春(1966一),女(漢族),湖南衡陽衡南三塘松山中學,中學一級數學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