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崢
逆向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歷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當前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培養逆向思維,是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技巧的重要策略。但由于逆向思維問題具有條件隱蔽、背景復雜、形式多樣、頭緒紛繁的特點,一直以來多被學生視為難題而敬而遠之。事實上,此類問題的解決并非無章可循,本文試就逆向思維題目的幾種典型類型進行闡釋。
一、因式的分解型逆向思維
例1 ( - )2(8+2 ).
分析 《因式分解》這一章內容從始至終都貫穿了逆向思維教學,加強逆向思維教學,有助于開拓學生解題思維,豐富學生解題經驗,提高解題的靈活性。例1此題按照運算順序從先算平方,再按多項式法則展開、合并這一常規解法非常困難,如果注意到8+2 這個式子的結構特征,這個式子能分解因式成( + )2,故原式等于( - )2( + )2,此時再逆用積的乘方公式即可.
解 ∵8+2
=5+3+2
=
∴原式=( - )2( + )2
=[( - )( + )]2
=22=4.
類比練習:
二、逆運算型逆向思維
例2 化簡:(x-1)
分析 運用恰當的運算律是使運算題簡便的基礎方法之一,而運算率的核心就是改變運算順序。有時,逆運算能大幅降低運算難度。如例2,大多數學生習慣于先將 化簡,再將整個式子化簡,如果將根式外的因式(x-1)移到根號內,則能大幅度降低運算難度。但是,此時需要注意因式(x-1)值的正負性.這一想法的依據是公式a= (a≥0).
解 有意義的條件為 ,則x-1<0,即x-1為負數.
∴原式=
說明 化簡的依據是公式a= (a≥0),即公式 =a(a≥0)的逆用.應注意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被開放式為非負數),還要注意根式內“移”出的數應是非負數,“移”進的數也應是非負數.
三、由結果尋求條件型逆向思維
例3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如圖1所示,對稱軸是點線x=1.下列結論:
①abc>0,②2a+b=0,③62—4ac
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只有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對選項①,結合圖象需確定系數a、b、c的正負性,由拋物線開口方向向上,得a>0,依據“左同右異”的規律,得b<0,由拋物線與y軸的正半軸相交,得c>0,故abc<0.
對選項②,是關于a,b的式子,故此想到對稱軸x=- .由- =1,得b=-2a,即2a+b=0.對選項③,欲判斷b2-4ac的正負性,需看拋物線和x軸的交點個數,由拋物線和x軸有兩個交點,得b2-4ac>0.
對選項④,4a+2b+c是x=2對應的函數值,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知拋物線和x軸的右交點的橫坐標小于2,故4a+2b+c>0.
綜上,選C.
四、反向變換型逆向思維
例4拋物線y=x2+bx+c的圖象
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所得圖象的函
數解析式為y=(x-1)2-4,則b、c的值為( )
(A)b=2,c=-6 (B)b=2,c=0 (C)b=-6,c=8 (D)b=-6,c=2
解析 根據運動的相對性,知拋物線y=(x-1)2-4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可得拋物線y=x2+bx+c.
由于拋物線y=(x-1)2-4的頂點坐標為(1,-4),所以拋物線y=x2+bx+c的頂點坐標為(-1,-1),所以y=(x+1)2-1=x2+2x,即b=2,c=0,故選B.
五、從問題的反面進行思考型逆向思維
例5 若方程2x2-(4k+1)x+2k2-1=0,x2-2(k+1)x+k2-2=0,x2-(2k+1)x+(k-2)2=0中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根,求k的取值范圍.
分析 由于“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根”與“三個方程均無實數根”是對立排斥的,所以可以先從這個問題的反面,即三個方程均無實根的角度來考慮,即從△1、△2、△3三者均小于0中解出k的取值范圍,再從實數中排除這個k的取值范圍.
解 ∵△1=8k+9<0,
△2=8k+12<0,
△3=20k-15<0,
得k<- .
因此,當k≥- 時,三個方程中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根.
六、從“配角”變“主角”型逆向思維
例6 在關于x的方程ax2+2(2a-1)x+4a-7=0中,a為正整數,當a為何值時,方程至少有一個整數根?
分析 因為題眼是“關于x”,所以大多數學生習慣于用求根公式將x用a的式子表示,接下來通過x為整數去求正整數a的值,這樣的計算比較繁瑣.此時,不妨嘗試一下將系數a用未知數x的式子表達,這樣能二次方程降為一次方程.
解 ∵ax2+2(2a-1)x+4a-7=0
∴當a=5,a=1時,原方程至少有一個整數根.
說明:將“主角”和“配角”變換一下角色,起到了另辟蹊徑的效果;同時變形的中用了“裂項”法,它本身就是一種逆向思維,變形的目的是為“整除”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