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吳友良
“校園足球”背景下小學足球課程的設計研究
李 娟1吳友良2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觀察法等研究方法,根據皮亞杰、列昂節夫心理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小學足球課程進行設計,從小學足校課程的建設情況發現,小學足球課建設已經滿足實施的政策基礎、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小學足球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將從整個課程教學內容、方法、評價及教師素養等方面入手,從教學的理念上進行革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 “以人為本”理念與出發點,積極構建小學足球課的課程體系,為校園足球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足球 建設 課程設計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國家體育總局在2015年11月25日發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1]中特別指出“7-19歲兒童青少年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這些數據引起了國家及社會的高度關注,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容忽視。2009年4月14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2]及《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實施方案》[3]2016年4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中國足球協會),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四部委聯合編制下發:《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4],其中20年近期目標“強基層”,要加快校園足球發展,全國特色足球學校達到2萬所,中小學生經常參加足球運動人數超過3000萬人。近年來,不少地區已經在中小學開設足球課程,有關于小學足球課程的教學、教法、教學設計等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研究小學足球課程設計的成果卻屈指可數。以校園足球改革為突破口便是將足球課程設計科學化、合理化,使其能有效的執行與實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受益。
(1)研究對象:本文以小學足球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本文運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
1、政策基礎
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在2009年啟動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至此校園足球的開展進入了如火如荼的階段,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發展足球事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足球運動要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群眾抓起,特別是要抓好青少年足球。2014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做了全面部署。2015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校園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這些政策的提出都為小學開設足球課程提供了很好地政策基礎。
2、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關學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深入考究,實踐是認知的重要來源,教師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足球課程不是為教師教學的認識任務進行的服務,一種無關緊要的東西,而是學生取得全面人格發展的必要。
(2)建構主義理論
隨著時代進步,建構主義理論演變成為學習理論重要主流內容。建構主義理論一致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在大腦中塑造知識結構的重要過程;在整個學習中并不是單方面的輸入、存儲、提取的過程,而是經驗上的交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不是主導者單方面的向學生傳遞技能知識,而是主體對主導者傳授知識所進行的處理與轉換的過程,主體是教學的中心。從建構主義所用的傳遞模式以學習主體為中心,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課教師通過利用情景、協作、對話等要素發展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有效地建構所學知識。建構主義理論對足球課程的教學模式構建有著直接的意義。
(3)皮亞杰、列昂節夫心理學理論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和心理學深刻地說明了活動在人體智慧、思維、認識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決定作用[6]。皮亞杰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人對客觀活動變化開始的,思想結構的變化過程是實踐過程中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不斷演變的過程。既是發展的源泉所在,同時也是思維進步的重要基礎。個性是現實食物發展關系的總和,而足球課程的關系是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足球課上產生的,學習興趣是在足球課的學習中形成的,這也正是足球課發展的重要基礎。
3、實踐基礎
(1)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必要
體育素質教育依據人的全面發展和實際生活的具體需要,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根本目的所在,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角色,尊重學生積極參與精神,培養學生指揮能力,構成主體的健康個性特征體育學科教育[7]。有關人士表示,發展足球是學校實現是素質教育,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最好法方式。足球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制力和創造力、獨立性和合作性、辯證性思維能力和寵辱不驚的心態,鼓勵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倡導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發展。
(2)學生個性發展與完善的必要
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完善,必須思考學生的個性特征,通過教育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個性。足球課設將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訓練等)引入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為重點,讓學生在快樂中強身健體,鍛煉意志品質,培養良好個性,在發揮個人天賦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小學足球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1)突出以人為本
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以人性化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學生在教學方法的制定和落實中發揮著主體角色,足球課教學手段設計突出人本目標,在體療保健課的教學方法上應充分突出“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性。
(2)方法手段靈活多樣
足球課程有著自己的課程特點,擁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這會促使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有足球的相關知識,能很好的提高體育技能,是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會使得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觀念上進行改變將“要我學”變“我要學”,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學習。

圖1 小學足球課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運用
足球課教學選擇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而要求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有較為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針對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加以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足球課教法設計是根據不同教學對象而定,教學方法的建設主要包括:過程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設立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統一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圖2 小學足球課程教學方法運用
2、小學足球課程開設環境建設
(1)教材師資建設
首先在教材建設方面學校不應滿足于目前大綱所規定的的教科書,要充分利用在視頻,掛圖、以及網絡資源來豐富足球教材;其次在師資方面課程實施效果與授課教師的知識層次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小學足球課的教師的知識層次水平相差較大。小學足球課程需要建立一支與足球課程相關的教師隊伍,注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
(2)硬件環境建設
場地設施和器材設備是進行足球課教學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將最終影響到足球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正因如此,加強硬件條件建設和設施、器材的有效利用,是小學足球課程實施的重要物質基礎。
3、小學足球課設考核方法設計
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足球課程評價體系,引入教師主觀性評價與和學生主觀性評價,二者缺一不可,兩者相輔相成的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的足球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才能正直反映出教學效果。足球課程在評價內容設計中加入行為規范評價和自我評價兩方面,正是對評價體系要注重主觀性評價的科學體現。
(1)針對小學足校課程的建設情況發現,小學足球課建設已經滿足實施的政策基礎、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2)小學足球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將從整個課程教學內容、方法、評價及教師素養等方面入手,從教學的理念上進行革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 “以人為本”理念與出發點,積極構建小學足球課的課程體系。
(1)注重足球課課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吸納年輕教師加入足球課隊伍,使小學足球課的發展充滿活力;注重引進高學歷人才,加強足球課的研究,鼓勵體育老師教師投入到課程建設中。
(2)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足球課程建設投入,創造條件為足球課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
(3)足球課程在開發建設中應當注意學生的身體特點,課程內容設計應豐富有趣。
[1]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R].2015.
[2]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R].2009(6).
[3]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實施方案[R].2009(6).
[4]2014年11月26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話會議[EB/OL].http://www.qikan.com.cn/article/baed20150130. html,2015-1-30.
[5]國發改,中國足球協會,教育部,體育總局.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2016-2050年)[R].發改社會780號.
[6]楊必球.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活動課程建設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
[7]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485.
[8]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7.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合肥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SK2017A0988);國家體育總局青年基金項目(2362SS16099)。
李娟(1991-),女,安徽池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健美操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