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雷+高嵐
摘要:為提高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多方面需求,本課題以高職院校第二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旨在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廣泛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建構和完善育人機制,以達到提高能力素質、完善人格特質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031-01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規模已達到高等教育總規模的一半,但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校生的基本素養、綜合素質水平下降幅度較大。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的競爭不再依靠單一技能而是綜合能力的競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向重技能、輕素質,因此畢業生在就業擇業競爭中不占優勢。
高職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面對困難時心理抗壓能力弱的現象。本文結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具體情況,認真設計了一系列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第二課堂”教學方案,教學實踐實施一學年后,為了更深了解第二課堂是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積極效果,特做了系統調查與研究分析,為進一步確立高職院校第二課堂教學體系提供參考。
一、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兩種方式:⑴無記名問卷抽樣調查,分發對象是寧職院已參與第二課堂學習的在校生,問卷內容請相關專家進行多次審批與修改,問卷定稿后,共發放200份,回收189份問卷,其中183份為有效問卷;⑵師生訪談調查,教師層面采取整體調查方式,學生層面依然采取抽樣調查,師生分別在教與學的不同視角對第二課堂做了綜合評價。整個調查過程安排縝密,學生積極認真配合,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第二課堂開展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有521%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的管理“制度基本規范,運行井然有序”;有365%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的管理“還處于制度尚未完善階段,應努力遵循教學規律”;也有89%的學生認為“制度不完善或沒有制度,管理比較混亂”。在教學實踐實施過程中,第二課堂基本上都有至少一名教師直接參與或指導,而在問題“第二課堂有無相關教師帶領和指導”中,有684%的學生選“有”;其中有236%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指導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也有167%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很小,其中有63%的學生認為教師沒有指導作用。
(2)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評價。凡是參加過第二課堂學習的學生,大部分充分肯定學校開設第二課堂活動的效果,約615%的學生認為,參加第二課堂,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加強專業課(第一課堂)的學習;約868%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對自己的價值觀取向、政治思想、性格塑造、心理調節等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認為第二課堂作為一種課外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學生也希望有教師對第二課堂進行指導,從而滿足自身相應的需要。根據調查結果分析,這些需要依次是:熟練專業技能、擴大課外知識面、提高心理素質、改善個人性格、提高社交能力、拓展人脈范圍、磨煉堅強意志、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等等。
在各個專業教研室設計與本專業相關的第二課堂的同時,學生資助管理部門也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計第二課堂,以輔助這類群體縮小與普通同學在心智、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不過調查結果顯示,“熟練專業技能”仍被他們列為滿足需要意愿的首位,說明今后的第二課堂的課程設計還需繼續調整。
(3)第二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雖然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但它依然缺乏與第一課堂有效的銜接與統籌。
首先,在教學時間上,二者肯定是互相沖突與對立的,而且由于教學安排一定以第一課堂為主,同時還有其他必要的學生活動如各類球賽、技能競賽、聯歡晚會、社團活動等,占用了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因此,第二課堂在教學規劃上(尤其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很難做到科學合理分配,導致無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很難做到與第一堂課的有效銜接。
其次,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對第二課堂的認識十分有限,部分教師還是比較固執地堅持所謂“第一課堂教學的正統性”,這也為第二課的開展帶來很大阻力。第二課堂建設成效不明顯,又反過來深深地影響著教師的參與度,也就很難得到更廣泛學生的認可,進而不能調動相關教學部門及學生工作部門的投入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第二課堂在學生中很受歡迎,但較第一課堂而言,在完善的教務管理、規范的監督機制、全面的績效評價等方面,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本課題將做進一步研究,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配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教育政策,充分利用各種合理手段,巧妙地把學生引入到第二課堂活動中來,進而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大光.高職院校第二課堂活動的問題與改進建議[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蔣利平.高校第二課堂勵志教育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