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亞嬌
摘要:盡管傅雷一直是以法國文學翻譯家和文藝評論家、美學家著稱,但隨著《傅雷家書》的出版,傅雷的家教思想也逐漸被廣大讀者所了解并被譽為現代版的《顏氏家訓》。讀罷《傅雷家書》我們會被傅雷家教思想的精華所折服,其中所蘊含的道德教育思想更是值得現代家庭教育學習借鑒。本文以傅雷家教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傅雷家教思想中道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以期對當代家庭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傅雷 道德教育 現代家庭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086-02
一、傅雷家教思想中道德教育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在傅雷家教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傅雷看來愛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要心懷祖國,把個人榮辱與祖國榮辱聯系起來。其次,要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中付出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再次,愛國就要以祖國為榮。在傅雷看來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無論是從宗教信仰還是民族氣節來講,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最后,愛國主義還要繼承與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傅雷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深刻地體會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稱為儒家的“門徒”,因此他為傅聰編寫的教材大都是出自中國優秀的讀本,甚至后來傅聰出國,仍然為他不斷地寄去許多優秀的讀物,以培養他中國人的氣質。
(二)人生觀和馬列主義教育
傅雷先生十分注重對孩子人生觀的教育,希望他能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生活,面對現實。他提倡運用馬列主義理論來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他看來馬列主義理論有助于培養人不屈不撓的積極品格和樂天精神,提高個人修養。為此他依據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原理告誡兒子對任何事都要樹立信心,千萬不可灰心和氣餒。他從認識論中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原理出發,勸導兒子對事物的認識必須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經過理性的歸納與整理最終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當兒子心中苦悶時,他從矛盾的原理出發,勸誡兒子任何事物都處于新舊事物的斗爭中,舊的矛盾消滅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這樣循環不已。傅雷這樣教導兒子目的是要求他將馬列主義的眾多理論原則與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用以指導學習,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不斷改造人生。
(三)個人品德修養教育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為人、為學、為生三大方面,其中人格教育最為重要。他認為修養是整個的,全面的。不管從事什么職業,最重要是做人,但這里強調的做人,并不是指做狹義的人,而是做更“廣闊”的人。在個人品德方面傅雷首先注重培養孩子真誠、純潔的品質,他希望兒子能夠永葆赤子之心,與全天下的赤子相契相抱。其次,在為人處世方面他強調學會以“禮”待人,對待朋友與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要懂得“孝敬”父母,但傅雷所指的孝不僅包括對小我的“孝”,更包括對祖國的大“孝”。此外,他還注重培養孩子淡泊名利、不慕虛榮的品質,在他看來淡泊的人能以豁達的心態對待生活,他們沒有金錢與地位等方面欲望的牽絆,因此更為灑脫超然。
(四)道德情感的培養
傅雷先生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感。他認為藝術家的內心必須擁有一個“愛”字,并且這種愛是一種偉大的,純潔的愛。在這方面他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和國際主義情操。傅雷為孩子選編的教材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入手。當傅聰出國后,他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談論戲劇,詩詞,書法,敦煌壁畫,等等。同時他還給傅聰寄過許多有關中華文化的優秀讀本,并鼓勵傅聰多用中文寫信,這一切的目的在于保持傅聰的民族性,培養其愛國情懷。但是他所提倡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并無一點點排外的意味。他認為只有把“東方的智慧與西方的精華結合起來,才能出現一種新的文化”。他在信中多次提到必須永葆愛國心,為祖國的成長付出努力,同時要為世界文化的越來越光輝燦爛作出貢獻。
(五)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
道德行為是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傅雷先生認為從孩子幼小時就應該訓練他們的道德行為習慣,尤其是一些細微的事情,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因為在他看來一些小的行為表現,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和性情。改變一些細小的習慣,慢慢地人的意識和性情也會隨之改變。在教育中,傅雷先生善于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入手,如他強調“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吃飯進餐時,刀叉不能放在桌下,不要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等,他認為這種行為一旦養成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同時,他還在信中經常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可滋長浪費的惡性。他還把自己的日常理財之道告訴兒子,希望他有所借鑒。
二、傅雷家教思想中道德教育的方法
傅雷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與其巧妙得當的方法是分不開的,本文從四個方面來簡述傅雷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方法。
(1)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傅雷在道德教育方面成功地發揮了榜樣的力量。不管是在立德樹人還是在為人處世中,傅雷始終秉持赤子之心的信條。他認為不管從事什么職業做人最為重要。他的一生坦蕩真誠,從來不與世俗之流打交道,即便是在那特殊的年代,他仍秉持真理,堅守人格,最后為了守住自己的尊嚴,寧愿犧牲生命。他的這一品質為孩子樹立了榜樣,不管是傅聰還是傅敏在日后的成長中始終將做人放在首位,他們將父親作為自己的一面鏡子,都心懷祖國并在各自的事業上有所成就。
(2)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傅雷家庭教育并非是嚴格意義的說教,而是以情換情,情與情的交流。在家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傅雷用愛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的橋梁。傅雷在家信中把自己比作園丁,監護的好天使,忠實的手杖,警衛,希望為兒子的發展保駕護航。在1954—1966這十幾年間傅雷對于兒子的教育以父子之間的情感來維系。他們之間談藝術、談人生、談音樂、談理想等,最終成為亦父亦師亦友的關系。即使在身陷挫折,身體極差的情況下,傅雷依然堅持給兒子寫信,并親手為他抄寫長達六萬余字的書稿,傅雷的拳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動。
(3)創造條件,注重熏陶。傅雷先生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是熏陶。傅雷主要采用四種方法來加強對傅聰的熏陶感染。首先,選取既具哲理性又含趣味性的材料進行教育,使孩子輕松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其次,閱讀中外名著,在傅聰在國外讀書期間,傅雷給他寄過幾十部優秀書目,希望傅聰從這些優秀的名著中汲取營養,提高修養。第三,多接觸大自然和造型藝術,多去欣賞大自然和藝術的美從而蕩滌心中的沉悶,培養曠達的心境。第四,傅雷還主張通過日常的閑聊進行熏陶。通過閑聊在潛移默化中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懷。
(4)民主平等,以友相待。在日常的交流中,傅雷把兒子當作朋友一樣對待,在信中無所不談。傅雷為了拉近與兒子之間的距離,甚至放下面子向兒子道歉,承認自己在傅聰幼年時期對其管教過嚴,甚至不近人情,希望得到兒子的原諒。傅雷在信中與兒子交談的語氣緩和,沒有強加的意味。他們經常敞開心扉交流。同時傅雷追求一種教學相長的家教模式。在他看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能使孩子在某方面得到進步,更能促進自身的進步與提升。
三、傅雷家教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傅雷家教思想中的道德教育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方法上都值得當代家庭借鑒學習。在今天這個望子成龍、急功近利的時代,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出現誤區,因此有必要借鑒傅雷家教思想中的精華,提高現代家庭教育能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當代家庭教育由于社會的競爭壓力大以及傳統家庭教育思想的殘留,對子女的教育往往存在許多誤區。學校和社會以成績衡量和選拔人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入大學光宗耀祖,使得當代家庭教育出現了重智輕德的現象,這樣最終使得子女變成成績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而在傅雷的家庭教育中始終將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他強調成才必先立德。因此,當代家庭教育有必要把道德教育置于首位,不斷地提高子女的道德素養,促使子女成為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人,逐步改變重智輕德的現狀,處理好成人和成才的關系。
(二)豐富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日常生活中瑣碎事情的叮囑或是智力上的培養,更包括道德規范的教導,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等。現代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功利的傾向,大多數的家長都很忽視對道德方面的教育。即使有的家庭會出現一些有關的道德教育的內容,但也只是某些道德規范的說教,沒有對子女進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因此當代家長有必要借鑒傅雷的家教思想,首先將道德教育列為家庭教育的重要主題,而不是僅僅著眼于孩子成績的提高。其次不僅要教會孩子道德規范的知識,更要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為習慣,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斷能力。只有將道德規范升華為孩子的道德情感并最終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地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
(三)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當代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出現了溺愛型、粗暴型、放任型等一些極端的方法,極不利于子女的成長,為此需要改善當下的家庭教育方法。而傅雷家庭教育的方法給當代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鑒。首先,當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家長應重視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次,家長要創造條件,重視對孩子潛移默化的熏陶。最后,家長要與子女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以朋友的關系相互傾訴,有利于拉近兩代人之間的距離,使家庭教育取得時效性。
(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家庭是孩子出生成長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傅雷的家庭中,傅雷與妻子朱梅馥感情深厚,盡管兩人在性格上是兩個極致,但在生活中總能和諧相處,包容相待。而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嚴中有愛,到后來形成亦父亦師亦友的關系。同時傅雷家庭中的文化氛圍十分濃厚,使得傅聰、傅敏從小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正是在這種良好的家庭相處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促使后來傅聰傅敏皆有所成就。因此當代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首先要處理好夫妻關系與親子關系。和諧的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可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其次,要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圍,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傅雷,朱梅馥.傅雷家書[M]. 傅敏編.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2]趙鵬飛.滲透在《傅雷家書》中的父愛[J].文學教育,2014(10).
[3]鄭小寧.淺論傅雷的家訓藝術[J].教育藝術,2007(4).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