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桐
【摘要】二語習得研究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其屬于一門獨立的科學,發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克拉申(Krashen)作為這一研究的領軍人物對語言學習提出了語言控理論(The Monitor Theory)。直至目前為止,該理論仍是世界上影響最廣、最深的語言習得理論。本文將根據克拉申提出的輸入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克拉申的假設、輸入假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兩方面進行文章的論述。
【關鍵詞】tesol 克拉申 英語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經濟已逐漸進入一體化,現代學生的英語交流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建設。目前,我國高水準的英語教師嚴重匱乏,而外教又無法全面滿足我國學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在當代英語教師中具有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技能的國際英語教師更是鳳毛菱角。由此可知,我國英語教學對國際性英語教師的需求十分巨大。Tesol的全稱是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中文意思為“對外英語教學”,其核心以及作用是為了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并根據當前的教育情況對教學方法和理論進行完善。Tesol最早出現在美國,現已作為研究美國大學英語教育的一門學科。在我國開展Tesol可有效完善當代英語教師的缺點,并全面提升其英語教學水平,對培養國際性英語教師有著重要的意義。在Tesol的研究與開展中,克拉申所提出的輸入假說對其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根據輸入假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詳細內容如下。
一、克拉申的假設
1.習得/學習假說。克拉申的假設總共分為五點——習得/學習假說(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監控假說(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順序學說(Natural OrderHypothesis)、輸入假說(Input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習得/學習假說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其是克拉申所有力量的出發核心。克拉申認為,18歲以后的成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總共分為兩種方式,即習得與學習。習得是一種潛意識的過程,是內化知識后對知識進行分析處理的一個過程;學習是一種有意識的過程,其主觀性較強。在學習的過程中,受主觀意識的影響或是固有學習方式的影響,學習者會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語言的規則與形式上。而克拉申則認為,二語習得的流利與否,在于學習者習得了什么,而不是學到了什么,從某種層次上看,習得與學習是相互排斥的,要想在語言學習上獲得較大的成功就必須增強學習者的習得。
2.輸入假說。輸入假說是克拉申的另一核心理論,其認為二語習得只有在學習者進行“可理解性輸入”的時候才會出現。如果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較高并且較為全面和充分,那么語言的必要語法或是語言核心其就會自動獲得。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申在輸入假說中特別強調了語言輸入環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在輸入語言的時候,其難度要比學習者當前所擁有的語言能力要高。如果二語學習者的當前語言水平為i,那么語言輸入的難度就為i+1,以此類推。雖然語言輸入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其挑戰性較多,更容易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對學習者往后的語言學習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輸入假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多元化語言輸入。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輸入主要以課本為主,其中,英語聽說課是一門以語言輸入和輸出為主的課程,其教學模式主要根據課本所提供的主題進行討論和練習,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主觀的表達。課本教學的優點在于其十分系統,但也因此而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交流廣度。在多元化的時代,二語教師理應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言知識,使其能夠快速掌握語言的特點,并完成更多的語料積累。語言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其是一個整體,并不能單獨進行。因此,在進行語言輸入時也并不是單單只進行聽這一個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結合聽、說、讀、寫。
2.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克拉申的習得/學習假說中可知,習得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其建立在自然的交流之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將語言輸入有效轉為語言輸出,使其能夠產生更多的潛意識行為。教師可通過“輸入——理解——吸收——內化——重組——輸出”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習得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需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反映來做出教學計劃的完善,如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情境交流、語言游戲等。教師不要過多的干涉學生,在課堂之中教師只能作為一個設計者和引導者,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興趣與參與性也會隨之提高。課堂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總結。
3.應試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應試教育是我國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其有著根深蒂固與牢不可破的社會地位,在無法改變選拔方式的前提下,應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美好、有用、豐富的體驗。在二語學習中教師應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聯系實際并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當中。教師可通過對話的形式來增加學生的語言運用率。由于環境的限制,學生語言輸入的時長大部分集中在課堂之上,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長,通過對話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再鼓勵其課后進行課后交流,將語言輸出時間延長。根據克拉申i+1的理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語言能力訓練,使其提高二語學習的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在二語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根據其所提供的理論可優惠現階段的二語教學質量,使我國的英語教學與世界相接軌,進而增加我國的國際性英語教學人才,對我國的發展以及教育行業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值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孔昊辰.有關英語專業技能課TESOL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探討[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02):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