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國
摘要:小學生處在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正是可塑性極強的黃金時期,但由于其心志正在發育,所以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有力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向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夯實這一基礎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入手,探討在該教育過程中可實施的辦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探討
一、前言
思想品德課程在形式上在課堂,但其效果的真正體現卻是在社會生活的一點一滴,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一直是與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而新型的素質教育教學要求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規劃,要在源于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高于生活。因此如何提升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這一重要課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發展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盡管較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由于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極大的改善了教學成效,但是具體來看,各項細化的教學環節,還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大量明顯的教學缺點仍舊存在。例如,當前我國的大多數小學在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時,學校都沒有為師生營造出對應的授課環境,而且教學的內容設定,也是與小學生實際的生活不相聯系。此外,不但思想品德課在課上的學習氛圍不盡如人意,就連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的學習也都沒有興趣,這極大的影響到指定教學活動開展的時效性。
在這樣的現狀下,大多數負責任的思想政治教師,在思想品德實踐的課堂上,采用著傳統而守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可以說,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規規矩矩的聽課這一教學模式,仍是隨處可見。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全部學習,都沒能和日常實際生活做到有效銜接。這些都不能很好的對德育教育產生積極作用。而且在這樣的教學現狀的影響之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還會因為欠合理的教學實踐的安排,影響了學生對其他諸如語文、數學等科目的成績。
以上種種弊端顯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如果廣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仍然固步自封,使用傳統的理論教材,堅持傳統的教育理念,就會阻礙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正常發展,小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就極難轉化為道德行為。
三、小學思想品德向生活化教育轉變的路徑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小學生生活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傳統教材重理論輕實踐,這不但與新課標的要求不吻合,更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實際要求,同時這些理論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聯系較少,根本無法吸引并引起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多選擇貼近小學生實際的生活內容,多與社會相呼應,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二)完善生活化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手段
老師在開展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要采取多樣性的教學,讓教學的手段和形式更為自由發散。比較經典的做法是教師可以使用設計生活化片段的方式,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具體辦法包括依據特定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設計出片段式的情景、話題、范例,引導學生對其中的主題進行提煉和思辨,讓學生深入理解和認識教學的主題。
在使用生活片段對教學進行設計時,教師應該始終將情感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對內容、強度、形式等信息刺激不斷進行變換。比如在開始新的課程時,可以準備一下與主題相呼應的智力競賽、小游戲、實物演示等等一系列好玩好記、便于理解的活動,讓學生在歡快的情緒下進入到課文的意境;還可以使用圖畫、實驗、語言、猜謎語等教學形式,設計出讓學生感覺妙趣橫生的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對新觀點感悟到新的內涵。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向生活和現實開放,讓學生深化道德認識,逐步形成趨于穩定的道德信念與觀點,并以此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此外,還可以將生活化教育的場所越過課堂與校園,參與到真實的社會中,更好的將生活化教育落到實處。舉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們到各種社會福利機構參與活動、表演節目、提供愛心服務等;可以在清明節時,帶領小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增強愛國主義熱情;也可以讓小學生參與到城市文明的活動中,或是直接走進社區,這樣可以近距離接觸社會。老師也可以給學生們布置關于思想品德實踐的作業,比如,可以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恩父母;也可以在重陽節到路邊祝賀10個老人,體現尊老;或是為環衛工人倒上一杯水等等。之后,可以讓小學生們進行課上或課下的交流。老師在此要對他們的行為予以點評,正確的要鼓勵,錯誤的要耐心指導,加以改正,總之要做好后續的互動。
(二)生活化教育的目標和計劃要合理
教師在開展小學生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之前,還要注意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的目標一定要具體,緊密聯系實際。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不能定得高于社會價值觀,更不可追求完美,做到崇高神圣,因為這樣就難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不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教師用這樣高的標準嚴格限制小學生的行為,會適得其反,不但無法取得相應的效果,還容易激發出逆反心理。所以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時,要首先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心理特點。總之,可以多教育小學生樂于助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教會他們珍惜糧食,愛護環境。要熱心的幫助小學生并適當予以反饋與鼓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結語: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尤為重要。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設計得更為生活化,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當前時期,廣大教師一定要切實改變以往的思想品德傳統教學模式,多采用生活化教育,教學內容應更多的選擇貼近實際生活、聯系社會現實的事例,以此豐富教學手段,升級教學形式,才能更好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阿甜.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49-50.
[2]范立群.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回歸的改革[J]. 經貿實踐,2016,(22):164.
[3]李慶聯.芻議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J]. 求知導刊,2014,(09):133.
[4]裘建煥.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體現生活化的探討[J]. 華夏教師,2016,(01):78.
[5]胡虹.探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157-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