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云
摘要:聾校小學數學課程是聾校教學中的重點科目,由于聾校學生的特殊性,其生理和心理會受到教學效果的影響,提高聾校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幫助聽力有障礙的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減少教師壓力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學生因為聽力障礙而產生的挫敗感。本文針對聾校小學數學教學,首先分析聾校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然后就如何有效開展聾校小學數學教學提幾點看法。
關鍵詞:聾校;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聾校小學生數學學習現狀
1.理解能力較差
人教版小學數學中,在解答和生活實際相關的應用題時,會涉及到很多文字解析,也就是需要運用文本解析的能力去剖析問題的主干,才能進一步解決該數學問題。但是由于聾校的學生在聽力方面有障礙,導致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積累的能力也在退化,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數學問題越來越復雜,數學問題表達所蘊含的文本信息又太多,聾生就更加無法真正理解數學題目的內涵。比如在人教版聾校數學實驗教材中,有關于倍數、百分比的知識,在解答一道生活應用題:A地水果產量今年10噸,去年大概是今年的2倍,實際產量比去年只減少20%,問去年的產量是多少。在這道題目中除了倍數和百分比的概念應用以外,學生可能會對其中的關鍵詞:大概、實際、只等產生疑惑,類似的問題學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或者糾結于此會影響學生的解題效率和結果的正確性。
2.邏輯推理能力較弱
小學數學也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數學題目需要經過一定的推理思考,挖掘字面以外的深層內涵才能下手解答。但是由于聾生往往是依靠視覺來解讀數學問題文本的,而缺乏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對題目所蘊含的深層內涵理解不透,無法真正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數量關系,這樣就無法繼續(xù)解答下去,即使解答往往得出的結論也是錯誤的。
3.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也是為了去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但是這對于聾校的學生來說卻成了障礙。因為聾校的學生不能像其他學生一樣開展日常的生活化游戲和交流,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和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在解答生活實際有關的數學運算時不能正確使用運算能力,他們對這些生活有關的問題比較陌生,也就很難對類似的問題進行恰當的理解與分析。
4.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沒有考慮學生的特殊性
聾校的學生是特殊的,聾校的教師也是特殊的,因為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計劃和實施教學時和其他小學校不同,教師必須要根據聾校學生的特點,包括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等來制定目標和教學計劃。但是現在有的教師還沒有真正把握聾校小學數學教材,沒有透徹理解其中的重難點,又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殊生理、心理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就制定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影響聾校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二、提高聾校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使用大量的直觀化教學工具
聾校的小學生一方面缺乏生活的經驗,所以在遇到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數學問題時會因為缺乏想象而困難重重;另一方面聾校的學生往往是通過觸覺、視覺來進行學習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觸覺和視覺,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大量的直觀化教學工具或者教輔材料,比如視覺鮮明的幾何形狀或者數字模板等。在提供幾何類教輔材料時除了抽象幾何外,可以提供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形狀模型,如圓形的輪胎模型、三角形的房屋模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桌子模型等。這些工具視覺沖擊性較強,學生可以獲得很多直觀的感受有利于幾何數學問題的解答。在提供時間相關的教輔工具時,除了不同類別的時鐘和日歷之外,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一起制作日歷的方式來加深對時間概念的認識。
2.使用生活中的情景游戲
前文講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去解決生活問題,所以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學會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增加生活經驗,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交際能力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經常遇到的生活化情景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和加減乘除運算相關的數學生活場景,在實際的游戲開展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去超市買水果的場景:香蕉3塊錢一斤,蘋果5塊錢一斤,梨4塊錢一斤,每個學生手里一共有15塊錢,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游戲親自去“體驗”買水果。在買的過程中允許學生討價還價,在結束后問學生用手里的錢一共買到了多少水果,并且可以進行生活引申,鼓勵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幫助家長去購物,或者協助家長計算賬目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關于加減乘除運算的興趣馬上就提升了,而且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3.增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有效參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適當地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并切實完成自己的任務和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比如在學習兩位數口算加法“58+33”時,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引導他們將這兩位數拆分成其他的數字,比如分別拆成50+8、30+3;28+30、13+20;18+40、23+10,從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算法,然后再通過討論選出最優(yōu)的那一種。通過課堂討論可以營造活躍的氣氛,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而為了保證學生的有效參與,還可以鼓勵學生明確自己在參與過程中的具體任務,并制定接下來的學習目標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聾校小學數學教學時,為了提高其教學有效性,一方面需要切實分析目前聾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要根據聾校學生的特殊性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然后通過使用直觀化的教輔材料或工具、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游戲等來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有幾點也需要注意:首先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情況,然后根據實際重新調整教學計劃和目標;其次要尊重每個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減少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而產生的挫敗感。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來不斷補充和完善教學經驗,開發(fā)新的情景游戲或者使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輔工具。總之,教師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時刻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參考文獻:
[1]蔡茂風.聾校數學課堂有效互動現狀分析[J].小學生,2013(12).
[2]譚倩.聾校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西藏教育,2016(06):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