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花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發展朗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從而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以獲得情感共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一些教師仍在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朗讀興趣受到了影響,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使教學效率受到了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有效教學
引言: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關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對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這種教學思想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以保障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課堂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很多內容都是學生未曾接觸過的,學生通過朗讀學習,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語文素養。同時,發展朗讀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一種方式,要求學生先跟著教師的語調及情感進行模仿,使其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閱讀中的情感取向,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外,學生在進行朗讀時,也完成了從認知到了解、熟悉的這一過程,能有效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對文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以保障教學效率。
二、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是發展實踐教學的基礎,有利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不僅要求學生將閱讀內容準確的朗讀出來,更要將自身的情感融于閱讀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而是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過渡階段,對學生沒有過多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會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影響朗讀效果。另外,很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過于思考閱讀中的情節,使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1]。
三、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劃分朗讀主次點
小學生的基礎水平比較差,其識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在進行課文朗讀時,經常會存在讀不懂的生字或生詞,使朗讀效果受到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會弱化學生的情感掌握能力,不利于理解閱讀中表述的內容。對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應為學生劃分朗讀的主次點,使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朗讀,能有效保障學習效率。例如,學生在進行首次朗讀時,教師應對閱讀中的生字生詞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字詞所代表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掌握作者的表達情感,并將其閱讀劃分幾個層次。教師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使其可以一邊朗讀一邊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由于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在理解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反復朗讀,促使其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為了保障教學進度,對于一些較短的課文,可要求學生朗讀四到五次,對于一些比較長的課文,可讀兩到三次。另外,要求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保障教學進度和效率。
(二)創新教學設計
傳統的朗讀教學模式,只是由學生按照固定的方式進行學習,缺少創新方面的內容,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效率受到了影響。而小學生的興趣點比較多,常常能在感興趣的地方進行自主探究。對此,教師可用小學生的這種特點來創新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每個學生的心理都充滿了求知欲,希望通過自身的探索來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感悟。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針對文章的表述內容來設置懸念,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啟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教師在講到《祖父的院子》時,可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誰的祖父家里有院子?是什么樣的?能給大家敘述一下嗎?”。教師通過設計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并選擇一兩個學生敘述祖父院子的樣子。當學生敘述完畢后,應回歸到教學當中,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問題。要求學生針對《祖父的園子》進行朗讀,認真分析作者表達的內容與同學敘述的有什么不同,文章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能有效引起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能有效保障朗讀教學的效率。
另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教師發展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造朗讀情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保障教學質量。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可通過互聯網來收集相關的視頻、動畫、圖片、音樂等資源,并制定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根據展示的內容和來朗讀課文。在這種模式下,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到朗讀狀態中,以保障教學質量,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2]。
(三)分角色朗讀
雖然朗讀教學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很容易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方式,既可以縮短朗讀的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例如,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段落劃分、閱讀人物劃分、男女分讀等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其領悟不同角色的內心世界,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解、溝通、交流、思考等能力。同時,這種朗讀方式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以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發展朗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此,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加強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保障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179.
[2]葛東民.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學周刊,2015,(32):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