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摘要:問題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錘煉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究問題的設計藝術,不斷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他們在問題情境中提高數學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設計;藝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往往能夠達到啟發心智、調活思維、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應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問題情境,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以探索為基礎,不斷激勵他們勇于創新。
一.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新鮮感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富有樂趣”。俄國教育家烏辛斯基也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新穎別致,使學生學習有趣味感、新鮮感。
案例:“二分法”的引入
在央視由著名節目主持人李泳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個欄目叫“競猜價格”,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準價格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議論,趁機我又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同位同學相互合作猜生日,看那一組能用“最少的次數”猜出對方同學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
通過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增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使學生激發起數學的求知欲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杰羅姆·布魯納曾經指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是科學的本質,不去探究自然不會有發現。探索得來的知識最難忘、最深刻,比老師直接給出的更有效,學生能體會到“發現”的真正樂趣。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特殊學習方法,是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設計探究性問題,應該多鼓勵學生用探究的方式獲得知識。通過在學生的認識沖突中提出問題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斷探求的興趣,既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又喚起學生參與的激情。
三.注重問題設計的開放性,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拓展
教師的提問有封閉問題和開放問題。開放型問題是相對于封閉問題而言的,由于封閉型問題只需要學生簡單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它的表現形式為“滿堂問”,學生的思維過程大打折扣,影響了師生進行有意義對話的質量。當然,簡單問題只需學生迅速答出“對”或“錯”,不需深思。而開放型問題不強調惟一的標準答案,要求一個句子或一個句子以上的回答,重視容多納異,鼓勵聯想、概括等思維活動,能有效增多課堂師生對話機會,因此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度。如對向量數量積概念的認識,可以問“你是如何理解向量數量積的?”,而不是問“向量的數量積是向量嗎?”;又如在強調課堂重點或用來結束教學活動時,常會提問:“你會了嗎?”。如果我們希望了解學生是否在思考,希望了解學生在教學之后學到了什么,那么用開放式問題來替代封閉式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改成:“你今天從課堂上學到了什么?”。提開放型問題并不是隨意提一些問題,而是要求問題的措辭在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思維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開放型問題的回答,看重的不僅僅是學生回答的結果,更看重學生回答問題時所反映的思維過程及所形成的課堂互動的氛圍,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有機會分享各自的觀點、體會及認識。同時,提開放型問題要把握好尺度,如果教師所提問題范圍過大,或指向不明,致使學生找不到答案或學生的回答離教師的期望甚遠,那么教師要適當縮小問題的范圍,進一步明確問題的指向。教師要根據自己教學的經驗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際水平,努力尋求開放型問題與正確回答之間的平衡。
四.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使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發展
問題之間應具有層次,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問題可分為高水平和低水平兩個層次:記憶性、理解性問題為低水平問題,應用性、分析性、綜合性、評價性問題為高水平問題。前者是以考察記憶力、理解力為導向的,后者適合于鼓勵學生開展反思性、創造性思考。這種層次不僅是邏輯之間的層次,更為主要的是思維過程的生成性。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根據經驗進行合理的預設,同時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映情況,進行恰當的設計。
五.注重問題設計聯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學生誤以為數學是脫離實際的;其嚴謹的邏輯性使學生縮手縮腳;其應用的廣泛性更使學生覺得高深莫測,望而生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生活和生產實際而提出問題,創設實際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現實價值,認識到數學知識重要,這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使用問題情境創設,能夠極大地提升課堂效率,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科學、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能夠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大量豐富而有趣的學習資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鞏固課本知識,同時也能夠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當然,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基于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以及需求來進行,這樣才能保證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真正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林敏.優化課堂問題設計,提高高中數學效率 《數學教學通訊》 2016年33期
[2]黃廷聰.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設計有效性的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22期
[3]陳修寶.例談高中數學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7期
[4]盧茂林.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初探《中學教學參考》 2017年2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