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哇澤仁
摘要:觀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是我們分析問題的前提,過去人們總認為只有學好語文才需要認真觀察,其實學好數學也一樣需要。如果沒有觀察,學生就不可能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思維的靈活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生;觀察能力;興趣;方法
觀察是指人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現象的本來面目,研究和確定它們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前提,它可以增強我們對事物的了解,幫助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數學活動中的觀察,是指我們有意識地對事物的數和形的特點進行感知,對各種符號、字母、數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數學關系式、命題、幾何圖形的結構特點進行的認真仔細的察看。它對于我們分析、解決數學問題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
一、激發濃厚的觀察興趣
我們常說“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要增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內在的動機比外驅力更活躍、更持久、更具有主動性,而興趣就是內在學習動機的集中體現。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
1.以美引趣。學生對美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往。數學并不像許多人說的那樣枯燥乏味,它具有自身的獨特魅力。單從外在來說,它有數字與符號美、構圖與組合美、對稱美等等特點;而數學的美更多地集中在它的內在,它的方法美、思想美、知識的奇異美等等。因為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所以,我們在小學數學中可以多運用數學的外在美來激發學生對觀察的濃厚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
2.以用促趣。學生不喜歡觀察,一方面是他們的觀察能力還不強,另一方面是他們沒有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趣味題或者給他們講一些數學家和觀察的小故事來引導他們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學一些巧算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和自己比一比,看誰算得快。然后給他們講出自己快的理由,讓他們明白解題前的觀察不僅不會浪費時間,反而可以解題效率。
3.以成導趣。成功的體驗,總是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為他們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數學通過觀察發現數學定理、解決數學難題的事例,并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總結概括出數學概念,發現公式、定理的證明,掌握那些特殊題型的解題技巧,品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的積極性。
二、教給正確的觀察方法
觀察能力不是天生,需要我們后天培養。小學生缺乏觀察事物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才能保證觀察的正確性。我們要引導學生了解常用的觀察方法(如分類觀察、從一般到特殊的觀察、從特殊到一般的觀察、對比觀察等等),掌握觀察的一般步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做好有關知識的充分準備;在觀察過程中做好觀察記錄,觀察后對得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就能增強學生主動觀察的意識,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三、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
觀察雖然需要用眼睛看,但它與看卻不同??词菦]有明確目的的,而觀察則一定是目的明確的,它可以說與我們的思維密切相關的。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必須十分重視觀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確性、深刻性等良好觀察品質的培養。
1.培養觀察的目的性。小學生對觀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觀察時他們總是習慣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學語言一定要準確、簡潔,提出觀察任務時目標要明確,對學生的指點要少而精。
2.培養觀察的全面性。觀察的全面性是指通過觀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組成部分和相互聯系;在結構較為復雜的圖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種屬性;指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感知對象所能發生的各種可能性。這對小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他們常常是注意了這里,忘記了那里。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學生做得不好時切不可發火。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前先想好自己要從哪些方面觀察,并把它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避免上面所說的情況了。教師還要及時對學生觀察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相互討論,對學生觀察中出現的遺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補救,使觀察結論全面、完整。
3.培養觀察的精確性。數學中有的算式或圖形,它們很相似,要找出解決辦法恰恰在那些細節上面,如果學生觀察不仔細,根本注意不到,當然,解題時就會很茫然了。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列表比較、對比觀察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形象直觀、富有動感的圖片、畫面,啟迪學生發現觀察對象的特征、揭示觀察對象的本質。
小學數學必須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我們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給學生方法,經過訓練,幫助學生養成主動觀察、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更好地學習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