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濤
摘要: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乃至全世界的人類生活過的痕跡記時,回顧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人類更好的發展,所以從初中課程開始,我們新增設了歷史課程。然而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電子科技的日益生活化,初中生越來越偏離了歷史知識的學習,乃至對歷史學科有著一定的抗拒性。這些現象的出現不但不利于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而且會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因此,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能力,是一個我們需要攻克的問題,對于提高初中生的整體素質也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歷史;學以致用
什么是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呢?所謂的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是指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能夠打破以往傳統的呆板、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將歷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實現歷史與生活的融會貫通,讓歷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可以將歷史與自己當前的學習生活乃至自己未來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學習歷史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個由接觸歷史到不斷累積的過程,只有將歷史貼近生活,才能讓歷史更好的學習和傳承。所以就目前的教學現況來說,將歷史教學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是結合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作出解決的辦法。所以,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出了將生活化理念運用到歷史學科的教學中的概念。
一、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使之盡量生活化
大家應該看過最近中央電視臺很火的節目《朗讀者》,我覺得它之所以能夠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我覺得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節目里主持人董卿和表演嘉賓那生動且優美的語言,很容易引人入勝、身臨其境。尤其支持人董卿,她不但文采超群,而且具有極高的語言天賦,聽她在舞臺上娓娓道來、侃侃而談,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啊。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曾有過一種感覺,就是我們自身的潛能往往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下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歷史本來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立體的生活畫面,只因它發生在過去,所以有了一定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但這恰恰給了歷史教學豐富的趣味性。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在講課時運用一些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真實發生過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描述給學生們,使學生們在上歷史課時仿佛身臨其境,這樣能更加深他們對歷史內容的印象。因此,我首先提出的歷史教學的生活化理念研究的其中方法之一就是,教師們用詼諧幽默、富有傾聽欲望的語言表達方式將歷史課程內容講述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就如同這些歷史事件是真實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這是很有必要的。
二、發掘歷史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歷史
歷史學科本身所固有的過去性特點,這導致了它與現實有著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學生們很難走進歷史、與之產生共鳴,難以理解課本上枯燥的歷史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們不喜歡學習歷史,自然也就談不上更好地提高歷史素質培養。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該讓學生們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相結合,獲得直接經驗,從而主動進行學習。他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者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
數千年來的歷史其實就是人類在時間和空間里留下來的生活痕跡,是過去的人類生活過的印記,從而沉淀為了如今燦爛且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我們今天生活過的痕跡也是未來的歷史,歷史就是這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我們可以提倡讓學生去發現自己生活中的歷史痕跡,讓他們自己發現原來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跟歷史有關。近年來,備受中考、高考高度青睞的往往是那些與歷史教學課程緊密相連的歷史熱點、社會焦點,因為這些事情的背后就是凝重的歷史沉淀。所以,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們可以發掘那些能夠激起學生們興趣點的歷史沉淀,向學生們展示歷史可以知古鑒今的功能,完美地向學生們體現歷史也有實用性的一面。因此,歷史教學的生活化理念研究的其中之二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們發掘生活中的歷史資源,找到歷史與生活的聯系,讓歷史教學生活化。
三、借用生活中的方式,感受歷史
歷史應該算是初中課程較為簡單的一門學科,但其實也不是那么簡單。許多學生、家長乃至老師都認為學習歷史很簡單,只要勾勾、劃劃、讀讀、背背、做做題可以應付考試,所以都不太重視歷史的學習方法。很多歷史課的常態往往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課堂下面隨便聽聽、記記知識點、做題就可以了,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死循環,學生們對歷史也就失去了興趣,學好歷史更無從談起。
我們作為為學生解惑傳教的人,我們有沒有認真地考慮過學生們學不好歷史的原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數學生在現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中缺乏與所學歷史內容相聯系的生活經驗。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教師們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出社會,面向真實的世界,讓學生們學到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歷史。具體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們觀察自己生活中的歷史痕跡,比如去過一個旅游景點可以讓他們聯系自己所學過的與此有關的歷史課本內容,能夠對這個旅游景點的歷史內容進行簡單的描述,讓學生們在自己的生活環境里找到一些歷史的相通點。其次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獲得一些真實的體驗,了解部分的歷史,從而達成我們所期望的課程目標。
四、總結。
我們在為學生上課時常說:讀史能夠使人明智。國家教育課程中之所以增設學習歷史,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們整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想讓同學們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獻出自己優秀的智慧,其實也能在歷史學習中學會做人處事,知錯就改,不犯先輩犯下的錯誤?,F在的歷史教學不能再是以往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我們應該開創一種能夠對學生形成啟蒙、鼓勵創新才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讓學生在對過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學習中,感受先輩的智慧,同時也能改正先輩犯下的錯誤,從而內化歷史,使之成為自己的生活經驗,使自己更加優秀。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能夠秉持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努力糾正學生們學習歷史不正確的方法,我們能在歷史教學這一塊上得到巨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生活的歷史鮮活的課堂——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葉琳.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2]淺析高中政治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李榮華,楊濤.中國校外教育.2017(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