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逐漸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小學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有很多教學方法應運而生,而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就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實現方式進行研究,并針對具體教學改革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視覺素養;小學語;教學改革;作用;實現
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逐漸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小學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視覺素養的方法,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方面意義重大。視覺素養是指,教師運用視覺化的因素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能夠加深對材料的理解。并且教師在視覺資源的支持下,實現學生的圖文融合能力提升,將該種方式引入到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還能夠推動教學改革。
一、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一)圖文互補,開發學生智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視“文”,而忽視“圖”的現象。由于“圖”所能夠表達出來的意象比較直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與文本想象力。而視覺素養在文本閱讀中的體現,能夠在抽象的文字中激發出讀者無線的想象力,在深厚的視覺素養中挖掘出深埋在文字中的形象畫面,進而實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打破了小學教學中圖文教學模式不平衡的現象,圖文互補的文本教學形式,能夠不僅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還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
(二)以雙重編碼理論促進語文教學
視覺元素與小學教學內容相互結合,能夠使得學生的大腦實現表象系統與語義系統的相互結合,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兩種系統同時運行,相當于雙重編碼理論。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雙重編碼理論,首先需要具有視覺元素的配合,而視覺元素的培養又離不開視覺素養的積極作用。
二、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實現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視覺素養課程設計實例——以《石榴》課程教學為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對事物的描寫,例如植物以及動物的描寫方法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仔細觀察的意識
3.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一篇植物描寫作文
[教學準備]:
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前對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觀察,主要從植物的外形、生長特征等方面進行觀察與記錄,并自行準備自己喜歡的植物圖片。
[課堂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生長著很多奇形怪狀的植物,同學們,請問自然界中這么多種類的植物中有沒有你喜歡的植物呢?如果有,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它是怎么生長的呢?好,相信同學們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我們先不著急說出你的想法,下面我們跟著作者的思路,來看看他喜歡《石榴》是怎么樣的。
[課外品讀]:
首先,教師單獨向學生們朗讀《石榴》課文,學生閉眼睛聽教師有感情朗讀,然后根據所聽到的信息來畫出想象中的畫面。“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就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喇叭。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慢慢的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見見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的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課堂總結]:
學生們根據教師的朗讀,紛紛畫出了不同時期的石榴圖片,然后互相交流信息。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圖畫進行課文記憶性描述。在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視覺素養的作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外的理解,還能夠實現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課堂實現圖文互動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視覺元素,作為課程的導入。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另一方面還能夠通過視覺元素更為直觀、鮮明的感受,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看到啟發性的圖片資料之后,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種潛意識,便于之后的課程內容接受。例如在小學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具有一定典故的圖片作為課程導入,在輕松課堂氛圍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視覺素養。
綜上所述,本文對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作用進行分析,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來促進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中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逐漸趨向于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基于視覺素養的語文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多項思維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教育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