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永
摘要: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簡單闡述了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引導者
一、在課堂上當好指引者和學識的傳播者
(1)學生是課堂授課的主角,亦是學習的主人,在授課進程中,則需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角作用,老師應當為學生的日后發展著想,當好堂上教學中的指引者和學識的傳播者。唯有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加整個學習進程,方可以獲取教學的成功。舉個例子來說,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長方形面積”時,我用學生的課桌來引發學生的興致,從而指引他們如何求課桌的面積,再讓學生把課桌的對角劃分一條線,學生發現是兩個三角形,思考如何求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呢?關于推算公式,引導學生經過細心地觀察圖形之間的轉化以及他們互相交流并且動手實踐,學生終于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學習的樂趣。
所以,在小學數學堂上授課中,老師需真切地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角,全力創造機會,盡可能留給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參加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如此方可以讓學生拋棄舊思想,接受新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準。
(2)保持優良的心態步入課堂。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言語上的,關鍵則是行為上的,所以,老師除了做好課前準備教案及教學工具準備外,盡可能保持優良的心態步入課堂。用心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唯有老師做得到位了,方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讓師生互動進入最佳狀態,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培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程尤其注重培育學生的自行探究才能。如果想實現探究的有效性,其一,老師需選取適當的探究材料。其二,老師需靈活地引導。例如,學習“規律性知識”時,適合使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耙幝尚灾R”是在建立某些知識系統后所展現出來的自然知識的規律關系。通??墒褂靡韵陆虒W流程:創設教學情境→推斷和假設→發現規律→論證消化。在老師授課的過程中,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對老師設置教學的材料做出批判性的思考,鼓勵學生勇于發掘問題,處理問題。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梯形面積”時,我先寫出給學生訓練的題目,讓學生對題目提出疑問與感興趣的問題,有一個學生說:“如何解得梯形的面積?另一位學生說:為什么需進行上底與下底相加的運算?為什么對它的結果還要平均分成兩份?老師在講臺上:連接對角線,把梯形一分為二:分成2 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底則是梯形的上底,和梯形同高。另一個三角形同理推斷。由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和可以推論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最終找出問題的解答方法。因此,學生想解決問題的欲望也愈來愈強烈了,并且也給他們營造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最終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授課效率。
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領悟到學習的樂趣
依據小學生愛玩、好奇心強的個性特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特別對一些實質性問題必須得經過動手實操才可以清楚認知到其中的含義。但是在以往的小數學教學中,通常是采取“填鴨式”的授課方式,老師占據著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對老師傳授的學識全盤吸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質需要。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比例尺”時,以往的老師是這樣組織教學的:先給學生介紹比例尺概念與意義,再說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再依據比例尺概念展開計算和畫圖。此教學方法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熱忱及興趣。而筆者認為這樣處理的效果會更好:上課之前,先安排學生測量教室或是學校操場的長與寬,在上課時候,再讓學生報告測量的結果,同時還要求學生依據測量的數據在紙上畫出教室抑或是操場的平面圖,并標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然后讓學生將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的值計算出來,這樣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最后應用比例尺展開相關的計算。此種教學方法是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測量、畫圖、計算),使他們在“做中想,想中悟”,合乎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而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進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最終提升課堂授課效率。
四、靈活地以舊帶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靈活地以舊帶新,可以讓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有效地鏈接,進而提升課堂授課效率。例如,我在講授人教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較復雜分數應用題時,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我先在黑板上寫出給學生訓練的題目“:五年級二班共 56人,男生占4/10 ”。然后對學生提問:“看到這個應用題,你們想到什么?”有一個學生說:“男生有多少人?”另一個學生說:“女生占全班人數幾分之幾?”還有一個學生說:“女生有多少人?”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是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知識。求解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為第三個問題的新知識的教學起了鋪墊的作用,實現了復習舊知識和探求新知識的和諧統一,同時也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目,老師必須在新的教學觀念引導下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而且老師還需營造一個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削減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與乏味感,使學生領悟成功,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還需培育學生的數學概念、運用其概念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才能,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