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華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語文;高效;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不是新話題了。啟發式教學、興趣小組學習、討論式教學等,雖然形式各異,但早已有之。即使與新課程相伴而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之一的合作學習,從興起到現在也有十余年的時間了。這種教學形式在增加學生的交往,促進學生社會技能、社會情感的發展,以及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雖早已有之,但其學習的實效性并不高。
一、 為什么?
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親手實踐、自主探究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學習成了一個重要的教育命題。同時在課程實施改革中提出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這些正是合作學習的實質所在。因此,倡導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地延續從前我們進行過的小組學習,單純地為了完成老師的教學任務而已,而要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的目標和內容。合作學習的目的還在于使每一個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關注有效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進行有效的思考,解決具體問題,實現有效的發展。要讓每一位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合作學習。
二、 怎么樣
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以及學習活動。合作學習的常見形式是小組討論,實踐中發現,小組討論中經常存在著學生只顧自己發言,不關注其他學生討論的現象。一些學生不參與討論而在閑聊,始終不能進入狀態。
要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組建好學習小組。實踐中,我在分組的時候作了充分考慮,合作小組的成員在教室里的座位應當集中,不要分散,那么,在編排座位時我就充分優先考慮學習小組的組建,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智力狀況、學習成績等方面;小組人數一般是3~4人,組建原則是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做到每組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比例相當,這樣就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以4人小組為例,組內有1名優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學困生。組間同質有利于班級小組間公平競爭,組內異質有利于組內學生相互合作。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隨時進行座位編排,以保證小組間學生的競爭活力,增強小組內學生合作的凝聚力,爭取學生共同進步。
三、 給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合作是一種重復勞動,會使學生厭倦。因此,精選合作內容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前提。在閱讀課上,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實效,首先教師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要了解學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1.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學生感興趣、愛參與的內容。如在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結尾:“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疑問:“小村莊為什么變成什么都沒有了”?我把該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我先讓每位學生自行讀書、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想法。這樣的學習內容由于是學生關心的問題,參加討論有興趣,幾乎每位學生都能談到一兩點,中下生不至于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大家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2.選擇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問題。教學內容有主次之分,課堂教學必須集中主要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圍繞重點內容的得出展開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刻骨銘心”的記憶。如在《林海》學完全文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比較:三次“親切、舒服”的差異,感受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討論后并做出結論,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 用什么
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由于時間限制,沒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就要求學生討論;有時合作未能深入,教師已要求各組派代表匯報,草草收場,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發言,從而喪失討論的積極性。
在討論和匯報成果時,我采用多種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確保盡可能的讓大多數學生參與討論,讓每一個小組都能將本組討論的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只要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參與討論的時間,自然就能討論出深度,討論出成果,討論出積極性。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理念下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實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只要我們在新的課程環境下,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適時把握合作的時機,教師們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真抓實干課改定能走向成功的。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 羅卜特.E.斯萊文著,王紅澤譯:《合作學習與學生成績:六種理論觀點》,《外國教育資料》1993年第1期。
[3]張科.《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策略初探》,《小學語文教師》2005年第3期
[4]沈雪芳.《用學生喜愛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小學語文教師》2005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