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加強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英語作為國際上應用廣泛的語言文化,更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于大學生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社會生存能力。但是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依然存在的很多困境,公共英語教學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困境,并提出校本課程開發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公共英語教學;校本課程;困境;方法
引言
英語作為國際中應用廣泛的語言。在我國,英語科目的地位不言而喻,是義務教育中的主科內容,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文化內容。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畢業、考碩士、考博士都要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例如四季、六級等。但是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當中,由于是一門公共課,學生、教師對其都缺乏一定的重視程度,公共英語教學也不符合我國人才培養需求。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還處于初級階段,導致傳統教學理念和現代教學理念產生了沖擊和矛盾,從而產生了教學困境,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在實際教學中不斷融合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從而達到改善教學困境。
1、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困境分析
1.1文化融合問題
由于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能離開文化學習,例如我國在國際中所開設的孔子學院、漢語學校等,推崇漢語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以語言為載體。再者,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則會對本土的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沖擊,對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有著很大負面影響。當今年輕的大學生喜歡追求新鮮事物、敢于創新,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在觀看外國電影時,很多人也都不選擇國語,但是由于大量的西方文化影響灌輸問題,導致學生越來越不注重母語的發展,導致英語學習人員過于西方化,行為方式、語言表達甚至是“三觀”,都會受到影響,最終出現了文化失衡等問題。
1.2新舊教學模式的困境
在公共英語教學當中,通常都是教師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聽講、做作業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再加上公共課堂缺乏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意性較高,聊天、玩手機、睡覺、逃課等問題非常嚴重,在加上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會導致學生產生反感細膩。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培養,對英語單詞真正的含義缺乏了解,學習英語知識時也非常死板、呆滯。此外,當今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都是以多媒體設備為主,通過多媒體設備即可播放幻燈片、視頻等內容,雖然多媒體教學方法有了娛樂性,但是記憶效果不夠明顯,甚至不如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如何讓傳統教學法和現代教學法的優勢相結合是教學中的一大困境。
2、校本課程開發,提高英語公共教學質量的措施
2.1加強教材中西方文化平衡度
對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來說,想要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一點就是保障教材內容的合理性,教材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載體,在選擇英語教材過程中,需要注重本土化的內容,例如增加表達我國本土文化的英語單詞、增加一些關于我國相關內容的英語閱讀等。在大學公共英語新編教學大綱當中,就包含了chopsticks(筷子)和moom cake(月餅)等詞匯,閱讀內容可以是我國傳統文化小故事,包括聞雞起舞等,通過中華民族傳統故事來貫徹天道酬勤的理念,這些內容與西方享樂主義恰好相反。在進行教材編寫過程中,需要保留文化平等的含義,能夠在不斷提高大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水平的同時,大力推動我國文化發展。
2.2創新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我國都是以硬式教學模式為主,也就是“啞巴英語”。學生雖然能夠在考試中不掛科,但是卻沒有應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要求大學生在完成公共英語學習之后,具備相應的閱讀能力和溝通能力。但是在實際公共英語課上,很多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并不高,甚至是六級英語學生都無法和外國人順暢對話。由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達標,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每篇文章質量都非常高,但是實際交流能力卻不高。
這就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增加專門的閱讀、交流課程,從而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讓學生以自己更為熟悉的漢語作為媒介,采用新學詞匯、語句等,進行大量的應用練習,這樣即可讓所學內容所以只用,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英語素養,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反應,再加上一定的輔助訓練,包括情景對話、聽力復述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2.3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必須要營造英語氛圍,可以通過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加強本土文化意識和西方意識。在公共英語教學當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性,開展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除了要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意識,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閉門造車是無法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因此可以在公共英語課中加入一些演講比賽、辯論賽、文化交流活動等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到英語活動中,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4強化師資建設
教師綜合水平是保障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加強師資建設工作。一方面需要高校引進復合型英語人才,降低在校教師的教學負擔,給予更多的時間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可以聘請專家到校內開展指導工作,組織英語教師參加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在現代化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洞察文化差異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大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敏感性。
結束語
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推動公共英語發展進程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為了能夠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我們必須要以實踐教學作為重點,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應用英語,切實將英語作為提升自己綜合能力的工具,而不僅僅是一門外語,更多的成為打開世界文化的鑰匙和把中國文化推動到世界舞臺上的鑰匙。
參考文獻:
[1]邱泳惠.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兩難困境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04:239-241.
[2]姚腳女,劉新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06:70-71.
[3]丁宏偉,王燕.英語教學困境問題的提出與深層次障礙探究——評《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困境與突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35:65.
作者簡介:謝珍,女,陜西西安人,名族,漢,職稱:助教 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和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