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德育是當前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工作,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師應該根據實際學情,加強教學內容與德育知識的有機結合,注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向小學生滲透德育思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優化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34
德育是與智育、體育、美育相互聯系,彼此滲透的,對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首要位置,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向小學生滲透德育思想,發揮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教學內容與德育知識進行有機結合,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既學到知識,又得到快樂。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把握德育切入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思想,把握德育的切入點。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師要注重潛移默化和因材施教,在細節上下工夫,不能喧賓奪主、流于形式。語文教師要正確處理德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讓德育教育真正發揮作用。在語文教材中德育的體現是多方面的,比如講《日月潭》,描繪了寶島臺灣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等方法引導小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進行深度品味,激起小學生對日月潭及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意味深長的課文構成了一個個德育教育的整體,極大地提升了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德育的階段性
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小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注重德育教育的階段性。德育教育內容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跨度和認知水平去選擇,一般可以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低年級的小學生需要初步感知德育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升國旗的方式向小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情感,讓小學生知道國旗代表著我們國家,升國旗時必須要行注目禮,這是表示對國家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還可以給小學生展示“北京天安門”圖片,告訴小學生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和理性教育,可以通過課文教學來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林海》等,展示了祖國的美麗景色與富饒的資源,通過教學要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除了要在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參加一些戶外拓展活動或者閱讀一些課外讀物等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如習作講評、新聞時事等,讓他們正確認識法律。
三、發揮榜樣的作用,提升小學生的覺悟
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小學生選擇學習的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為小學生做出表率,激發小學生的上進心。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所以我會選擇在學習和品格上都較好的小學生,給其他學生講述學習經驗或者生活感悟等,使班級中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覺悟,我還定期為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給他們講一些國家英雄或者歷史名人的故事,以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強烈的愿望。同時,我與學校進行溝通,在學校的宣傳欄上張貼各種德育教育的知識和事跡,讓小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強自身素質。學無定法,教學更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總結經驗和教訓,堅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以文傳道、以情入理,情理交融。
四、組織拓展訓練,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滲透德育教育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下工夫,還要積極組織課外拓展訓練,讓小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認識。語文教學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和小學生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語文教育的使命。我根據實際學情開展了小學生向父母獻真情活動,每天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聽父母的話,按時完成作業,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小學生都有很大的收獲,不僅改掉了“小皇帝”“小公主”的不良習慣,還能夠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使小學校園里處處體現出和諧文明的風貌。
五、創設德育情境,使學生獲得切身感受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都處于上升階段,小學生語文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切身感受,創設德育教育情境,使小學生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一篇童話講了一個老太婆接二連三地向金魚提出要求,結果一無所獲的故事,批評了貪得無厭和軟弱無能的人,給小學生的啟示是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的勤勞去創造。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我鼓勵小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創設具有童趣的課堂情境,要求小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語文教師給予提供必要的幫助。小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然后在語文課堂進行分小組表演,小學生都進行了精心準備,無論是扮演漁夫、扮演老太婆,還是扮演金魚,都非常認真,表現出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表演欲。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應該是純粹的理論說教,也不應該是情感的過度宣泄,要讓小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能夠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語文知識得到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佳毅.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探究[J].學周刊, 2014(17) :183.
[2] 王忠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學習(下旬), 2014(2)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