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解偉
摘 要: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新課程改革要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各方面得到充足發展,這一要求落實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應以現代教育理念充實和提高自己,在教學中注重創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素質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關鍵詞:初中體育;素質教育;教師素質;主體地位;個體差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46
當前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教育對象各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不僅僅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同時也關注教育對象在道德、能力、個性、心理和身體等方面全面的發展和提高。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著傳統的以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理念需要改變,要關注學生全面的發展、個性的發展、健康的發展。
初中體育學科是初中課程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課堂教學承載的使命是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能夠掌握一些基本體育項目的鍛煉技能和技巧,同時在此過程中強健體魄、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學會挑戰自我、克服困難。重視初中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綜合進步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把體育科目列入了中考升學考試的內容,體現了國家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高度重視。那么,在教師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來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
素質教育這一教育行為的落實,是需要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作為指導的,也就是常說的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學來說,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認知,使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落實者。
長期以來在“分數第一”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學校包括大部分家長關注最多的就是學生文化課的學習,音、體、美等科目無形中就被劃入了“副科”的范疇,成為了可有可無的尷尬角色。而部分教師也受此影響積極性下降,對于學科專業教學越來越失望。而新一輪中學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體育學科教學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當然也給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仔細研究課標要求、研究教育對象學生的需求,不斷提高個人的教育教學水平,敢于把新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大膽地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
二、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對于師生角色是這樣定位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目標,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
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要作出一定調整,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多研究學生,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成長需求,要把常規的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狀況結合起來,把體育項目的學習趣味化、個性化,提升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熱情。對于一些常規項目,尤其是800米、1000米這類學生感覺困難的項目,在保證常規訓練的基礎上還要把意志品質教育融入其中,激勵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并且能夠克服困難、戰勝自我。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全方位育人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是如此,我們的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個體上的差異,再加上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影響,在體育學科的學習方面難免會存在著差異,具體到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存在著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的較快、學習效果較好;而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掌握起來較慢,甚至長時間學不會。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我們很多教師可能從情感上更喜歡那些表現優異的學生,而那些學困生可能成為教師著急的對象,甚至有時教師在語言上可能會有過激的表述。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
體育教育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體育愛好,能夠養成重視體育鍛煉、科學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在此過程中磨煉品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充分發揮活動課的輔助作用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延續與補充,僅僅依靠體育課堂的教學是不夠的,畢竟時間有限。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倡議在全校班級課外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班為單位,按性別、體質狀況、技術水平、體育愛好組成若干個課外體育活動小組。每組10~15人,設小組長1~2人。為了簡化組織和便于領導,課外體育活動小組與體育課小組統一起來。小組長的條件是:能積極、熱情、主動為同學服務,善于團結同學,大公無私,工作認真負責。讓學生選擇自己心目中信任的同伴當組長,將更有利于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體育教師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布置工作,幫助小組長和同學一起訂好鍛煉計劃,聽取小組長的思想和鍛煉情況的匯報,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小組長負責發動本組同學參加鍛煉,搞好組內團結,切實執行鍛煉計劃;經常向體育教師匯報小組情況,爭取得到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協助教師布置好場地、器材;負責集隊點名,帶領同學們做準備活動;練習時給同學保護與幫助,記錄練習次數與成績;練習結束時帶領同學做整理活動和組織同學收拾器材等。這樣不僅僅能夠彌補體育教學時間上的不足,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總之,中學階段是學生處在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貫徹素質教育,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讓他們學會認知美、學會團結互助,并最終促使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因此,初中體育并非可有可無,教師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好初中體育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曹淑忠,姚娟在比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體育師友,2009(6):44-45.
[2] 劉平清.試論學校體育與創新教育[J].四川體育科學,2000,3(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