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羽翩
摘 要:在當下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諸如寫越多越好、作文教學與課文學習割裂等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從宜精不宜多、巧用教材聯系課文、作文聯系生活、學生自批自改等方面入手,輕松實現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輕負高效。
關鍵詞: 作文教學;有效性;中學高效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96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下,新思想、新觀點、新做法、新經驗層出不不窮,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勢頭。在這勢不可擋的改革大潮中,作文教學也應順勢而變,變得更直觀、更高效,那么就得學會“放”。
一、“放”開固定思想——學生多寫不一定好
很多人的觀點是,學生一定要多寫,多寫就可以熟能生巧。對此我的觀點是,其實學生多寫并不一定有用,因為他們不會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集中、提煉、加工、組合、塑造。生活中一些有意義的人、事、景、物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時空、層面上,能把這些東西組織在一起,才能寫出好作文。而很多學生寫作文往往是知識、現象和事情的堆積,而不知道其背后的意義和哲理。所以多寫作文有意義嗎?這些作文常寫成流水賬,沒有有效性。
那么怎么實現作文寫作的有效性呢?魯迅先生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作文離不開“意思”,學生想不到“意思”,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要表達什么意思。
作文的“意思”也就是作文“主題”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青春成長類、情感道德類、審美鑒賞類。根據這幾類來布置作文,用不著每日每周寫,就一個月寫好一類,一類寫好一篇。讓作文作業精,而不是多,這才能做到輕負高效。
教學實踐中一個班每周一篇,我正常批改和評講,另一個班則三個月寫好三篇作文,但我要求高,要寫到、改到滿意才行。結果是,期末考試中平時只寫了三篇作文的班級高分率遠遠超過每周一篇的班級,寫作文真的宜精不宜多。
二、“放”眼課文內容——詞句內涵用到作文中去
我感覺學生一直把作文和課文完全割裂。學生審題、立意、選材、定體、謀篇、行文、修改的時候幾乎從來沒有想過課文中出現的思想光芒和好詞好句都是可以在作文中體現的。好像學生默寫了那么多的詞語,讀了那么多的課文,分析了那么多中心思想都只是用來做試卷上的題目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似乎割裂成完全獨立的兩塊。學生作文里的詞語運用還停留在小學階段,每次寫作都是不知如何表述,而課文中出現的那么多好詞好句卻束之高閣。這絕對是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缺陷。
那么怎么實現作文寫作的有效性呢?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內容是可以和作文聯系的。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提醒學生這些知識是可以用的,把這些知識講透,讓他們學會遷移,聯系寫的作文。學了用了才是真正的學會,不會用,那就是白學。學生學會聯系課文中學過的詞語句子,寫作才能文思泉涌,實現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 “放”入真實生活——學生把自己寫進去
作文寫作還有一個弊端就是真實性不強,學生往往在作文里寫的不是自己,寫的都是別人,因為學生不敢、不能也不會寫自己。學生作文越寫越假,越寫越僵化。學生只會寫送傘、生病、考試失利,對身邊在發生的事情卻視若無睹。短腿、瞎眼、離婚、去世層出不窮,虛構完全沒有下限。再這樣發展下去,作文只會變成全員大雷同。所以我們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要讓學生可以寫自己,把生活寫進去,一個全是別人的故事的作文永遠不會感動人。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寫自己,寫自己的生活,真實的生活,這樣才是有效的作文,而不是敷衍的空文。如果學生一直封閉自己不愿意展示自己,寫出來就是一堆沒有生命的東西,這樣的作文也不會真正有效果。
那么怎么實現作文寫作的有效性呢?好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如果不把生活放到作文中去,或者脫離現有的生活,根本寫不出撼動人心的東西。初中課本里的佳作,哪一篇不是生活中真實情感的體現,哪一篇作者沒把自己放進去,例如魯迅的《社戲》《故鄉》,都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放進去的產物。作文要有效,必須是自己真實的感想或所見所聞。
四、 “放”手批改權利——學生主動修改作文
一般作文批改大多都是教師自己批改好,然后大致講評一下就行了。古人說:“文章不厭百回改。”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改。”這些話說明一個道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長期以來不重視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造成的結果是教師在改文中疲于奔命,束縛身心,而把學生摒棄在改文實踐的大門之外,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客體。這樣的作文批改必將給作文教學帶來消極影響,比如學生看過評語就算了,這絕對是錯誤的,也是低效的。
教師要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批改、修改作文。讓他們學會評判一篇作文的好壞,學會自己主動來修改作文,養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文章貴精,文不厭改。任何作品只有反復修改才能夠完善,反復修改是一切創作的規律,又是一切創作的一段不可逾越的路程。學生不能依賴教師來改,應該學生自己修改,主動修改,學會修改。同時修改也不是只指個別詞句的潤飾,而是指通篇文章的升華。教學實例中,一個班每次寫作文我都讓他們自己改,另一個班則沒有做要求。幾次作文下來,明顯感覺自己修改的那個班的作文質量要好很多。可見,修改是提高作文的一個有效方法,比寫幾篇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中學生作文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做到四“放”。同時,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更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實效寫作的要求,不斷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從客觀世界和社會出發,概括、提煉,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
參考文獻:
[1] 張明.“文如其人”思想與中學作文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2(8):20-21.
[2] 李志文.關于作文教學的反思[J].考試(教研版).200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