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會計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強化內部執行能力、提高組織經濟效益的重要參考與有效手段。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換檔、經濟結構轉變、經濟驅動轉化,企業管理的挑戰性增強,能科學、高效、精準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會計越發受到重視。文章以分析管理會計的邊界為切入點,重點分析管理會計的價值與創新應用,研究顯示:管理會計立足于解析過去、致力于控制現在、著眼于謀劃未來,這是管理會計的邊界標準與價值體現;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管理會計要構建科學可行的成本計量體系、應用企業價值鏈會計分析框架、注重管理會計的專業人才培養,才能真正強化管理會計降本增效的功能,兼顧現代企業長中短期的考核,促進企業高速、穩健、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管理會計;價值分析;創新應用
一、管理會計發展概述
19世紀初,管理會計起源于英國,受制于自身實務技術革新緩慢及財務會計的迅速發展,無論是會計理論還是實務,管理會計的發展均滯后于財務會計,其核心邏輯是資本市場對于財務指標的敏感度極高,從而導致了企業對財務會計非常重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運營更加規范,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突顯,尤其是在我國經濟增速全面換檔、結構加速升級、驅動亟待轉變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未來經營發展的管理會計對企業的高效、穩健、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本文重點就管理會計的邊界、價值與應用進行分析探究,以期促進管理會計的快速發展,更為提升我國企業及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貢獻力量,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二、經濟新常態下管理會計的邊界及價值分析
長期以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邊界問題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但至今仍未出現定論。但隨著會計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厘清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邊界顯得急切。文章認為財務會計核心功能是核算過去,而管理會計缺是立足于解析過去、致力于控制現在、著眼于謀劃未來,使得企業在縱向經營階段實現有機的銜接與串聯,從而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基于事實,管理會計立足于解析過去
嚴格來說,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必要基礎與重要前提,因為解析過去是管理會計控制現在與謀劃未來的關鍵所在,但這些都是財務會計之所長。但是,這并不是說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的附庸,因為管理會計側重是服務內部的管理,而財務會計側重是面向外部的委托責任,因而財務會計重于核算,而管理會計要兼顧預測、控制、分析、考核等。正是由于兩者的出發點與功能的差異,管理會計對信息分析的廣度與深度都要高于財務會計。一個顯著的事實上,隨著市場信息的復雜、多樣及易變,企業經營管理對管理會計系統的分析處理要求更高。
2.強化執行,管理會計致力于控制現在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經營規劃顯得異常重要,而管理會計就是確保企業經營規劃能順利執行的重要保障。俗話說:沒有量化考核,也就沒有高效管理。管理會計就是通過對企業經營過程中一系列的財務指標體系進行量化,并根據市場需求、競爭對手等對象的變化,及時修正企業在執行規劃過程中出現的戰略偏差。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管理會計是企業強化執行力的關鍵,因為它的功能在于控制現在。在當前信息豐富、科技發達、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會計模式的企業,管理者很難掌控企業的運營。相反,具備完善管理會計體系的企業,通過量化指標可以使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嚴格按照企業預定計劃推進。
3.提煉升華,管理會計著眼于謀劃未來
眾所周知,財務會計嚴格來說是面向過去企業經營狀況的會計活動,側重對企業過去資金活動信息的核算與分析,從會計處理方法上來說,財務會計以歷史成本法為計量方法,滿足會計履行受托責任的目標;相反的是,管理會計本質上是面向未來的會計活動,管理會計主要是根據現有會計數據來進行定量分析預判,核心功能是提供客觀依據以供管理層更加科學的決策,因而其側重于反映企業未來資金運動的信息,因而其多采取以公允價值為計量方法,這無疑滿足了會計決策有用性的基本目標。由此,管理會計是一種提煉升華的會計分析系統,是著眼于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內部分析舉措。
三、經濟新常態下管理會計的創新應用及對策探究
1.構建科學可行的成本計量體系,強化管理會計降本增效的功能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成本管理由單一性問題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尤其是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從數量追求到質量訴求的管理重心對邊際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固定和變動成本、目標成本的精準管理變得更加迫切。由此,為滿足企業管理層對生產經營的精準控制、精細考核以及精確分析等高精準度管理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計量制度、相應建立多維成本概念和獲取準確的企業成本資料成為管理會計應用的必然前提和基礎。從當前企業的經營管理來看,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成為新常態下成本管理決策的主流方法。與此同時,基于作業鏈的成本管理思路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歡迎,因為企業能通過作業鏈分析,確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業,更清晰、更準確梳理企業內部各鏈式活動和企業外部活動,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發為企業的戰略目標設定和核心業務選擇提供依據。
2.應用企業價值鏈會計分析框架,兼顧管理會計長中短期的考核
長期以來,傳統的財務指標是企業運營管理的核心參考依據,如ROE(股東權益報酬率)、ROA(總資產報酬率)、ROI(投資回報率)等,但隨著市場經濟水平不斷的提升,企業財務信息將更為復雜,通過財務指標很難判斷企業經營全貌,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做法已經越來越不符合市場競爭的運行法則,許多非財務指標沒有被重視,如客戶滿意度、市場競爭趨勢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應該應用企業價值鏈會計分析框架,即將傳統財務指標與企業生產、運輸、銷售過程控制等非財務指標項結合,如產品滿意度、員工培訓次數等,以期實現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長中短期目標的綜合性評判。事實上,當前管理會計的發展雖然停滯在理論探討方面,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將倒逼企業進行管理會計管理,管理會計的職業化發展將會提速,由此管理會計更應該注重以價值鏈分析作為企業管理決策的分析框架。
3.注重管理會計的專業人才培養,確認管理會計的學科教育地位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在企業戰略制定、經營決策、運營控制及績效評估等方面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其核心癥結之一就是管理會計的應用思維不足與管理會計人才不足。誠然,當前我國對注冊會計師的培育措施持續增多、力度不斷加大,專業的會計人才增多,但多數是財務會計人才,而優秀的職業化管理會計人才異常稀缺,從而使得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缺乏客觀量化與科學判斷。因此,我國應該注重管理會計的專業人才培育,如設置管理會計專業、將管理會計列為主干課程、開展管理會計學術論壇來提升其影響力等,唯有確立管理會計的學科教育地位,高素質人才才會投身到管理會計的研究中去,教育機構才能培育出真正優秀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才能真正的轉變企業現有的粗放式決策。
四、結語
總而言之,管理會計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強化內部執行能力、提高組織經濟效益的重要參考與有效手段,但長期以來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只注重對財務會計的研究,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新常態的到來,零基預算、ERP系統、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全面質量管理等管理會計理念與舉措將越發受到企業的重視,因此,我國政府應該注重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育、企業應該注重對管理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研究,最終實現經濟結構的快速優化、經濟增速的順利換檔、經濟驅動的成功轉變。
參考文獻:
[1]馮巧根.經濟新常態下的管理會計發展思路[J].會計之友,2015(19).
[2]馮巧根.論高水平管理會計的本土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04).
[3]趙劍波.管理意象引領戰略變革: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案例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04).
[4]高靜美.組織變革中戰略張力構建與實施途徑--基于管理者“意義行為”的視角[J].經濟管理,2014(06).
[5]蘇文兵,熊焰韌,張朝宓.作業成本法時過境遷了嗎?--論管理創新理論的傳播動因與路徑[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5(04).
作者簡介:蘆燕(1980.11- ),女,漢族,河南焦作人,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