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佳
摘要:沒有反思的經驗是陜隘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以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為背景,切實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等方面淺談地理課教師如何進行反思教學。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教學行為
反思性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中已經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應該主動反思、勤于反思,在實踐中感悟教學合理性。為新的教學實踐提供計劃和行動的依據,是反思性教學的主要特征。那么,作為地理教師該如何進行反思教學呢?
一、反思教學行為、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對教學活動的回顧,而是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深切思考著自己的教學活動。反思教學行為,應該包括反思教師自己的教學態度、反思教學策略、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等方面。進行這種反思的目的,是最終達到教師會教、學生會學。
1、反思教學態度
為了更好地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自然要對自己的已有教學態度、行為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檢討自己的教學言行。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認知、達成教學目標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一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教學態度和行為合理與否。所以,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態度和行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學態度是否端正,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師的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師能否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否在教學中及時掌握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和理智、科學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感悟人生,實現教學目標“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轉變,我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同時也深切地感覺到了這種反思的作用與意義。
2、反思教學策略
對教學策略的反思,也就是對理論如何聯系實際和教學方法的運用究竟準確與否的反思。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對諸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策略、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等進行反思。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科學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準確性、全面性。
3、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盡力而為通過創設情境把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相聯系,體現“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已教學態度、行為及教學策略的同時,應注重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不同程度的學生各自在學習過程中都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還存在哪些問題等等。通過這種反思,教師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使學習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提高,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反思教學設計與評價,注重課前課后的反思
反思性教學不僅僅要反思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要反思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與課后的教學評價,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科學,才能真正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教學設計反思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起點,是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中的具體設想,是選擇教學策略、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因此,教師一定要反思自己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是否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及怎樣具體實施計劃等等。具體說來,在上每一節課,教師對自己要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講這些內容、沿著何種思路去講授內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計劃與準備中。教師在課前就應該預設好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構想出可能有的教學效果等。
2、教學評價反思
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學改革的瓶頸,如何完善教學評價,轉變傳統的僅憑考試分數評價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標準,建構科學、系統、公正的評價體系,是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進行科學教學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反思我們的教學評價方案,即包括教與學在內的評價方案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觀、人才觀。事實上,新課程所強調的教學評價具有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發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更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多元評價。因此,在實踐中,我們要減少平時的紙筆測試,增加一些能夠體現學生素質又能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的教學診斷及測試評估方式。
三、切實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批評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化與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這就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的好奇和求異加以引導和鼓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求異,讓學生知道沒有絕對的真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設想,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質疑、去創新,從而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在反思教學的視界里,學會教學是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只有不斷學會教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不斷學會學習的學生。為了學會教學,教師不得不從學生的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在教學實踐中,每一個學生也需要并應該像教師一樣展開反思性思考,因為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切實引導下,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反思,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掌握反思的方法,從而為新課程推行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我們要必須記住“我思故我新”的道理。反思性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是快速成長的捷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進行反思性教學,做一個反思型教師。教師要成為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就必須加強系統的理論學習,因為教師反思的對象是自己的教學實踐,而反思的理論支持就是先進的教學理論。唯有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才能提升教學能力,使自己能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