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秀
摘要:本文從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三個方面對初中生物教學應重視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重視;教法;學法
初中生物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學生接觸到的理科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對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開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開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我們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學法滲透備課時,教師應將學法指導作為―項重要內容去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將學法指導摻透到教學各環節中去,指導學生如何記筆記,怎樣去觀察和對比,怎樣利用所學規律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法指導的主渠道。
2、因材施教個別指導學無定法,學法也應因人而異,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學法指導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特點,因勢利導,進行個別指導,使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平時應創造機會讓成績優秀的學生談他們成功的學習經驗,讓同學之間結對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提出明確的學法要求學法要求的提出要明確、具體。如預習作業書面化,以便督促檢查、每單元結束后,要求學生編寫單元知識提綱等,經過訓練,使外來要求逐漸被學生接受并變成他們的自覺行動。總之,變教法研究為學法指導是教學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作為教師都應該在這方面做長期努力。
學習游戲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人類傳染病的種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常見的一些傳染病作如下歸類:呼吸道傳染病:拜拜飛馬流星拳(百日咳、白喉、肺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消化道傳染病:雞傷病系二蟲(脊髓灰質炎、傷寒、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蟯蟲病);血液傳染病:瘧疾流出黑絲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出血熱、絲蟲病);體表傳染病:沙眼疥瘡癬,炭(炭疽病)破(破傷風)血吸與狂犬。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了。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欲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后,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于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么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么學”、學什么“。這樣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于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四、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本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