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要: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學科,但是由于其概念的抽象性較強,一些學生學習時感覺非常吃力。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不同的物理情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現象,為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重點探討物理教學情境的創設原則和方式,以期為物理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獲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影響了初中物理教學的正常開展。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方法找到突破點,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
1.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我認為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學習失去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物理課堂上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2有利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如果能依據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特點來設計情境,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并緊扣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情境,誘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便能準確把握好教材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1.3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初中學生對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現象雖然熟悉,但還沒有對那些現象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把握現象的本質,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實際仔細觀察。
1.4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直觀且學生易于接受的情境。這樣學生能應對于各種可能的困難,并一個一個地克服,才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意識。
2.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措施
2.1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
物理知識具有深奧難懂的特點,情境創設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物理知識轉化成現實可見的,有助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理解,課堂活動中還能夠增強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對知識的掌握也能夠更加牢固。然而,初中物理教師對情境進行創設,需要注重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情境創設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其次,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教學內容相關是毋容置疑的,然而,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才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夠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也才能夠更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的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的過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個簡單的塑料瓶,在不同的高度風別扎三個洞,黨在瓶子當中注入水時,讓學生進行觀察,結果會發現最下面的洞射出來的水流是最遠的,這就證明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這種方法直觀又貼近學生的生活,簡單易懂,能夠是學生輕松掌握物理原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2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物理教學與其他教學不同,能夠進行實驗教學,實驗作為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在實驗過程中創設情境十分必要。首先,教師要明確實驗目標,有針對性的創設情境,以免情境與教學內容不符;其次,教師要注意實驗氛圍,要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既輕松又嚴謹的實驗氛圍;最后,教師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關注一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鼓勵這些同學共同參與到實驗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電流和電路的關系”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學生的特點,合理分配每一個學生的任務,有的設計電路圖,有的連接導線等。另外,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將學生生活與物理教學相結合,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也能夠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3重視實驗情境的創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現實教學中,往往很多教師忽略實驗的重要意義,在實驗課上更多的是在黑板上做實驗,或要求學生按已有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把實驗重復一遍而已。這樣不僅沒有達到實驗本身的目的,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在物理教學中要施行素質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變厭學為愛學。
例如在學習“電路組成”時,教師給學生一些組成電路的器材,問:能自己連接一個電路讓小燈泡發光嗎?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這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接著請學生講出要使小燈泡發光及便于控制,必須有哪些器材?學生自然而然能想到一個完整的電路必備的元件及作用。在此基礎上,要繼續讓學生做一做:若給你2個小燈泡,你能讓它們同時發光嗎?要讓一個開關控制一個燈泡,該怎樣連接電路?從而導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并且可以問:家里的電燈是串聯的還是并聯的?學生在動手操作方案設計、成果展示、實際應用等一系列活動中自然學得輕松愉快。
2.4創設探索驗證情境
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需要學生從情景中認識問題、提出假設、收集資料、實驗驗證、處理信息、解決問題,這些都必須內化成學生的自身經驗體系。此外,探索驗證過程創設類似科學家的研究情境,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以假設為基本方法,以質疑驗證為基本手段,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網絡,直至問題的最后解決,其中既有形象思維、動作思維,又有抽象思維;既有聚合式思維,又有發散式思維,可以讓學生在學到物理基礎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受到科學作風的熏陶,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科學能力。
結語:
情境創設教學法作為一項有效教學方法,教師要加強對情境創設內涵的研究,并明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重視實驗情境的創設,與合作學習等其他方法相結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物理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韓玉祥.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68):145-145.
[2]吉華.生活——初中物理問題情境創設之本源[J].中學物理,2013,31(24):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