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
摘要:現行的江蘇高考制度是先看語數外三門過線,再看選修等第。重點學科是什么?顯而易見。所以各校堅決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總分達線,兩個基本點是數學是重點;吻合是要點。吻合一方面體現在語數外發展要均衡,不瘸腿;另一方面是選二學科要過關,要與語數外三門要匹配。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我們歷史學科該怎么辦?結合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在高三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抓住課堂,擴大過B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計劃;課堂實踐
一、 監控備課過程,提供制度保障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我們堅持團隊作戰,加強責任落實與考核,為高效課堂教學效益提供制度保障。我們規定備課的原則是:團隊合作,骨干領銜;規范教學,減負增效;上求發展,下保底線;輻射經驗,共享智慧。全力打造“有實力、有位子、有特色”的品牌歷史備課組。
1. 優化教學計劃:
一輪復習:按課本順序,先中國史,后世界史。時間上從小高考后至元旦前后結束。以單元為框架,緊扣書本。配套練習,加強基礎默寫。
二輪復習:按考綱順序,增強時序性。以通史為線索,以歷史階段特征為依據,把書本上的考點按時間順序對應到階段中去,進行知識點的整合。指導學生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角度來解釋歷史現象,分析重大歷史現象的背景、影響。復習中“瞻前顧后”,連貫地掌握知識,形成通史小專題形式的復習體系。
對歷史學科主干知識必須加強記憶和理解,以免張冠李戴。對主干只是總的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準確講解過程中,忌就概念講概念,輔之以相應的選擇題或材料題,讓學生真正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把握歷史知識的結構,感受歷史本質的聯系和規律,只有善于抓大放小,才能將復習效果事半功倍。
2. 細化備課過程: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易,天下大事必做細。”備課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備課前廣泛收集材料,如近三年江蘇高考題,全國文綜卷,各大市模擬題,南京市教研室500題,啟東、海安、通州、栟茶等名校題等等,分單元,分考點進行有效整理,作為試題庫。在備課中研究學情,研究教法,研究考綱。科學預設,動態生成,制定自編訓練習題。其中考點練習24份,南史500題精選17份,糾錯卷5份,主觀題訓練10份,選修訓練1份,周年熱點1份,模擬卷精選21份,高考卷精選4份,高三全年總計自編講義83份。每次備課,旨在拋磚引玉,解決關鍵問題,使人人獲得啟發。次次有主題,人人有準備,力爭每次備課老師能獻出一個點子、解決一個困惑、提出一個建議,實現“聽有長進,評有收獲”,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 強化課堂實踐,創設提升平臺
古人云:“圣人以身體之。”“力行近乎仁”,教育理念需要努力來踐行。
1. 堅持“實”。強化二次備課,倡導設定明確教學目標。
面對課時每周最多3節的實際狀況,必須加強二次備課。二次備課要和本班班情相結合,教學設計具有層次性,開放性,更能引發本班學生的積極思維,要充分估計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應對措施,要預設與生成的問題。二次備課不是要增加內容,而是要優化內容,不是增加題目,而是要刪題,這樣才能更加突出重難點。
2. 堅持“準”。營造“學得課堂”,倡導較高的教學效率。
“準”,就是要瞄準考綱,準確定位,把準難度,講練準確。我們采取的舉措是課堂上學生先做,再學生共議,再學生展示(再做),再學生糾錯,再教師講評,再教師提煉,最后學生整理等7步驟。切忌老師一言堂,要發揮同學們的主動性,做到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然后老師再講一講。老師講什么?老師講階段性規律,講易錯易混點。
3. 堅持“穩”。加強規范訓練,形成獨特教學范式。
“穩”,就是穩步推進,穩中取勝。不求進度,以知識是否掌握到位為基本依歸。減少失誤就是最大成功。落實手段:默寫、數軸、框架表格、看書。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口號:將落實進行到底。這些手段看起來可能很小兒科,但如果堅持到底,收效是非常明顯的。
對材料題的解答強調五部曲。第一步:把握試題主旨。試題有引言:細讀引言,找出關鍵詞(時、空、事),概括主題。試題無引言:先讀設問,再通讀材料,串聯出關鍵信息,概括主題。第二步:審準設問。一般有三種設問句式:“據材料……”;“據所學知識……”;“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細看每個設問的分值,根據分值多少確定答案的幾個層次。第三步:仔細閱讀試題材料,把握、提煉關鍵信息。第四步: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材料信息和設問,回憶同一歷史時期的概貌和階段特征,調動、重組考點知識來回答。第五步:規范的文字表達。
三、 加強課后輔導,體現人文關懷
1. 分層推進,確保爭A保B成效最大化。
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等級追求,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尤其是對臨界生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輔知識、輔辦法、輔心理,從總體上提高歷史學科爭A、保B、滅D。答疑時間對于歷史學科只有大課間跑操結束和午餐后至午自習之前的短暫時間,物色好人頭,確立好要解決的問題,三五分鐘解決一個小專題的問題;二模之后安排了若干小課輔導,人數在5人以內。利用有限的小課來回歸考綱、回歸課本;回看試卷、糾錯卷,面批試卷等等,效果顯著。
2.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活動是建立情感基礎上的,老師在師生平等觀念下,既愛又嚴,嚴愛有度。我們要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溫暖,給學生希望,不放棄不拋棄,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高考成功助上一臂之力。對未達B的學生包括臨界生建立信息檔案,分解承包,每周交流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強化心理疏導,樹立必過信心,激發內心動力;利用課堂提問、默寫檢測、個別指導等方式重點幫扶,最大限度減少不齊配所造成的損失。
最后用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的一句豪言與大家共勉:“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我們是一位位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我們更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們也要努力思考,努力餞行,嘗試著改變自己的課堂,為學生的前途獻出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