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健
【摘要】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收獲的主陣地,但有的學生明明課上很認真做筆記,課后也勤于做題,可數學成績不見提高?;締栴}稍作變式,就無從下手,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學習的程度停留在淺表層,只關注其形,未深究其實質。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從課堂的引入、互動及反思等環節,帶領學生感悟“深度學習”的課堂,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素養。
【關鍵詞】深度課堂 引入 互動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11-01
關于深度學習,黎加厚教授指出:“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知識,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作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边@就告訴我們,深度學習的基礎是理解學習,改變傳統課堂的直接傳授式為發現探究式學習。
一、課堂引入需要“深度”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關注他們有什么,這樣設計教學,貼近了學生的認知,這是理解學習的根本。這就需要整合教材,設計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引入。
案例1:教學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2節“軸對稱的性質”時,教材的引入是:點A、B、C都在方格紙的格點位置上(右圖),請你再找一個格點D,使圖中的4點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筆者認為這樣引入,激發了一批人,也阻礙了部分學生,思維度較高。結合本校的實際學情,整合了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是軸對稱性質的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是利用軸對稱的性質解決作圖類問題,常見的課堂引入是生活情境出發,是可以的,筆者擔心過分的依賴生活現實,會淡化問題的核心本源,本課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情境:你能作直線關于直線的對稱點嗎?看似不著邊際,無從下手,實質能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感覺,同時,問題的高度自然而然地促使生生合作,發現問題的本質。直線不好把控,但點可以,再通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從而解決問題。在內容教學上,結合教材的引入,你會在上圖小方格中作點C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嗎?去除小方格,你還會作點C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嗎?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引發學生感悟、反思,找到問題的本質,如何做已知點關于已知直線的對稱點。
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系統的學習過程,感知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體驗學習的方法,最終嘗試實際問題的解決,提升了學習的深度。
二、課堂互動需要“深度”
數學家歐拉曾說:“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也需要實驗”。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概念的學習理解是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起點,更是核心。但有些數學概念,對于部分認知水平不高的學生而言,不易理解。教學中,教師常設置學習活動,促使學生認識問題的本質。這樣,數學課堂實驗就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和概括過程。以完整嚴謹的“過程” 作為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直觀的、易接受的實際例子抽象出數學概念,提升學生興趣,增加了學生的感性體驗。同時從中獲得成功的數學體驗,能自信的面對數學學習,形成有效可行的學習方法。
案例2:教學“余角、補角”的概念時,設計的實驗內容是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沿經過一個角的任意一條直線折疊后,折痕與長方形的邊形成了幾個角?
生:觀察后得出4個角。
師:那這4個角分布有什么規律嗎?
生:上面兩個,下面兩個。
師:很好,那我們給在同一頂點處的角標上號碼,請問:∠1與∠2的度數之間有什么特殊關系?∠3與∠4的度數之間有什么特殊關系?
生:根據對長方形的已有經驗得出∠1+∠2=90°,∠3+∠4=180°。
師:非常好,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規定如果兩個角的和為90° (直角),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余角,簡稱互余。
如果兩個角的和為180°(平角),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簡稱互補。
師:我們沿折痕剪開,那么剛才得出的角的關系還成立嗎?
生:當然成立啊。
師:那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與距離無關。
師:你們比較下,你的∠1與同桌位∠1相等嗎?又發現了什么?
生:不一定相等,折痕是任意的。
生補充:互余與每一個角的度數無關,只與它們的和有關。
師:非常的好,同學們的表現非常的棒。
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體驗,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生生互動操作,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創新精神,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 課堂反思需要“深度”
美國數學家、控制論專家維納富有質疑精神,不但敢于質疑他的恩師羅素——不贊同羅素把感覺材料的最終性質看成是經驗原料的觀點,而且鼓勵學生質疑,他培養了許多具有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的學生。
質疑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習主動性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的質疑,我想,對于老師的說明、解釋,實驗操作的直觀形象更有說服力。
案例3:在教學整式的乘法多項式乘多項式時,部分學生學習比較困難,且在相乘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學習情緒低落。
這時筆者安排了拼圖實驗,不僅從形的角度驗證了等式,拓寬的學生的眼界,也給學生提供了反思論證的途徑。
師:我們知道,可以用面積法拼出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動手實踐下。
師:乘法公式可以用圖形的面積法拼出,對于其它的整式乘法可以嗎?這樣的話,是不是任意的整式乘法都可以呢?
請你分別取適量圖中的三種紙片,拼出下列長方形:
層次一:邊長分別為2a、3b+a的長方形;邊長分別為a+2b、a+b的長方形。
層次二:嘗試將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并且使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分別為:
3a2+4ab+b2;2a2+5ab+3b2
通過拼圖實驗,拉近了生生之間的距離,合作中思考了等式的合理性,也解決了之前的疑惑。同時讓學生明確了通過實驗、活動等方式,能輔助解決學習中的疑惑。
總之,課堂是學生的,是好的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形成自己的學習素養。希望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在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的同時,設置更多更開放的學習的過程,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endprint